皇阿瑪最近很是看中直郡王,聽說之前帶他去塞上時候,在蒙古貴族面前總是夸贊這個兒子,對他這個太子反而提得少了一些。
其實這也不是不能理解,太子還是給漢人看的,草皇上可不迷信什么太子,他們對于直郡王這樣的巴圖魯,一直都推崇得很。
相信皇阿瑪也愿意在草原上展示一下皇長子胤禔的英武強勁。
太子正在胡亂思考之際,突然聽到了一個熟悉的聲響。
皇阿瑪和幾個弟弟不知聊起了什么,又夸了八弟幾句,只聽八弟面帶微笑地對皇阿瑪奉承了起來。
“皇阿瑪的夸獎,兒臣愧不敢當。聽說皇阿瑪聽聞災情之后,還曾繞路遠赴渾河,親嘗當地百姓充饑用的水藻。您胸懷天下,心系百姓,乃是萬民福祉,當真令兒臣敬服。”
殷陶本來正在吃瓜。
川陜總督今秋進上來的香瓜又大又甜,汁水飽滿,殷陶低頭吃瓜吃得專注。但因為八爺這話聲音突然提高了些,殷陶放下小銀簽子,轉頭看向那邊。
九爺前兒還說兄弟幾個中他最會說話,這么看來,八爺也不差嘛。
果然,就八爺說完這話后,康熙和煦地笑了起來。
四爺臉色變得有些明暗不定。
他原本是很不屑于看老八拍馬屁的,覺得這些辭藻很是華而不實。
可沒成想皇阿瑪聽了這話竟然笑了,說明老八這番作為還是有用的。
想起此事是自己最不擅長做的四爺心中更是郁郁。
坐在四爺身邊的三爺心情也沒比四爺好到哪里去。
就三爺的判斷來看,覺得康熙是希望兒子從文多過從武的,故而選擇了在文學上下功夫。
原本不過是想用從文討皇阿瑪歡心,誰知通過這幾年的發展竟然真的愛上了文學。
可當他拿著自己最近文章與著作去跟皇阿瑪討論時,皇阿瑪卻興致不高,而是看上了務實的老四和會辦事的老八。
皇阿瑪不重用自己,這次來到暢春園后也沒有點自己伴駕,三爺便一直在郡王府里跟一幫文人談詩論文,飲酒賦詩,多少有點消極避世的意思。
到了今日才發現,老四和老八著實能耐,如今在皇阿瑪面前甚至壓過了太子的風頭。
不過兩個月的功夫不見,事情就演變生成了這樣,到底發生了什么
八福晉從惠妃處領宴回來,一臉笑吟吟地上了貝勒府的馬車,直到回了府中都是止不住笑意。
八爺從前頭進來,看到八福晉如此高興的樣子,笑著問道“今兒怎么這么高興”
“還不是因著爺在外頭得皇上賞識,又有了給四公主備嫁的差事。今兒宮里人人都對我客氣了許多,就連惠妃娘娘對我說起話來也比往常親切了呢。”
八爺也跟著八福晉笑了起來。
想起剛才在席上,四哥等人的眼神就覺得有些好笑。
四哥是嫌他對著皇阿瑪拍馬,三哥則是對他上位速度之快表示了震驚。
嫌他拍馬如何走捷徑又如何只要皇阿瑪賞識,這一切就是值得。
只有站到了更高的位置,才能看到更遠的風景。
八爺也敏感地發現,雖然太子依舊是皇阿瑪心尖上的兒子,但由于朝中情勢的變化,皇阿瑪近來對太子有些不大滿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