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陶掃了幾位兄弟一眼,不光十四帶著這種情緒,直郡王、三爺、八爺等人眼中情緒皆是如此。
殷陶心中感嘆,現九龍奪嫡大幕已經拉開,如今避著康師傅,跟著太后才是最安全的。
他也和五爺一樣,極是喜歡這個差事。
皇上仁孝,帶太后出來南巡,又令兩位皇子在太后身邊日日伴著太后。
底下人也都看清了如今宮中風向,有什么好吃的好用的好玩的都先供著太后這邊。
太后這里物資豐足了,殷陶和五爺自然就吃得好用得好了。
江寧這邊行宮里吃食并不比京中差,且兼具江南獨有的精致婉轉,殷陶和五爺這幾日在太后這里過得十分愉快。
這日,康熙一早就派了魏珠過來傳話,說是今日事情少,等到了晚間就過來同太后一起用膳。
魏珠走了沒多久,江寧行宮的總管于程便過來了太后這邊,說是找了兩個極好的女先兒過來,等晚上用膳時候給皇上和太后說書解悶兒。
太后來到江南后喜歡上了聽書,最近經常有女先兒過來說書,每天都有至少兩個不同的女先兒伺候。
但今日不同,康熙說了要過來用晚膳,殷陶便留了個心眼兒。
他跟著于程出來,對他吩咐道“你把那兩個女先兒叫來給我看看。”
于程愣了一下“那兩個女先兒剛剛過來行宮,規矩什么的也都知道得少,奴才派了人去教導他們,此時正在后頭學規矩呢。十二爺且先別著急,等太后娘娘用晚膳時候,那女先兒自然就過來了。”
殷陶道“你既也說了,這兩個人是外頭的,頭一次來行宮里,我總是要見見的,也不能什么人都叫往皇祖母和皇阿瑪面前帶罷”
于程也聽人說了,十二阿哥是個最好脾氣的,想著這是因為他不過是庶妃萬琉哈氏之子,家族人丁不豐,認定殷陶是個軟弱可欺之人,便道“這事十二爺就不必管了,奴才在這行宮里干了也有些年頭了,保管能把幾位主子伺候得好好的,這事兒哪里用得了您來管啊您只管擎著當爺便是了。”
面對一邊笑著一邊擠兌自己多管閑事的于程,殷陶臉色冷了下來“你只管叫她過來便是,我聽聽她打算給皇阿瑪和皇祖母說些什么。”
別說在這個年代,他是阿哥,對方只是奴才,兩人天然尊卑有別。就是擱現代時候,有人要推薦說書先生給父親和祖母,他提前見一見也是不為過的。
于程沒想到十二阿哥竟會這般堅持,脾氣也不是傳聞中軟面團兒一般,似乎跟旁人說過的并不一樣。于程有些懷疑,自己若是再不答應,十二阿哥能叫人當場發落了自己,只得最終應了下來。
這兩個女先兒雖說是外頭的人,但穿得十分規整得體,生得也干凈體面,口齒伶俐自帶喜感,的確算是女先兒當中的較為杰出的人物。
兩個女先兒準備了一個父慈子孝,祖孫三代其樂融融的故事,也是太后會喜歡的類型。
兩人說完故事后,又講了一段順口溜,大致意思便是太后和皇上好福氣,兒子們個個都生得極好太子賢德,是天降大任的儲君人選;三爺文采出眾,五爺至誠至孝,直郡王天生神力,八爺勇武過人幾個小阿哥生得好又聽話,好比觀音座前善財童子一般,下界送福。
這段話乍一聽是沒啥問題,但是細細品品就有不對。
殷陶想了想,對那兩個女先兒問道“宮里頭阿哥們的事情,你們怎么知道得這般清楚。”
其中一個年級較小,看起來膽子更大一些的女先兒開口道“前幾日教我們的先生說了,江南一帶都是這么傳的,說是皇子們個個都文韜武略,氣質不凡,今日一見十二爺,才知道此話不虛。”
殷陶眉頭皺了起來。
這兩人對太子的才德無限夸大了不少,還說太子將來會是“一代明君”。
如今明君就坐在上頭,便有人說他的兒子是下一代明君,康熙會怎么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