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在塞外之時,三爺不光教訓四爺和十三,那是得著誰都擺大哥的譜兒。五爺也沒少被教訓,估計心理思想活動跟四爺是差不多的。
殷陶也覺得三爺這性格不適合捧得太高,這才哪兒到哪兒,就飄成這幅模樣了,真要被立為儲君那不得上天早晚就會被康熙給打發了的。
但話不能這么說。
殷陶對著五爺嘆了口氣“三哥也是太不小心了。”
五爺對殷陶這話是贊成道“是啊,三哥最近的確飄得有點厲害了,前幾日代皇阿瑪巡視畿甸,回來就給剃了頭了,估計是一回來就把敏妃的事給忘了。聽說皇阿瑪不光把他給降罪了,還把王府自長史以下的一并發落了。不過話說回來,三哥如今不是郡王了,長史什么的也都用不到了,發落就發落了吧。”
所以說,人啊,到什么時候都不能得意忘形啊
五爺說八卦說得太過激動,一直站在那兒沒有挪窩。
殷陶招呼五爺坐下來,想到如今都過了午時,估計五爺還沒用膳,便問他想用點什么
五爺直道隨便,而后一拍腦袋對殷陶道“你瞧,我光顧著跟你說話了,都忘了正事了。”
殷陶驚訝。
五爺還有正事嗎
他還以為五爺就是過來他這里就是純粹吃茶聊天說八卦的呢。
五爺從懷中掏出一封信來。
“這是四妹妹給你的信,我們隨皇阿瑪過去喀爾喀時候給我了,還讓我給你帶了兩箱禮物回來。從北邊帶過來的箱籠實在不少,十一又病得厲害在,這幾日我心里頭也是兵荒馬亂的,就把這一節給忘了,那兩箱禮物等我下次進宮時候就給你送來。本來四妹妹還說要給你接風來著,結果你都沒去,她還挺失落的。”
不得不說十二弟就是挺招人喜歡的,就連遠嫁蒙古的四妹妹也喜歡他。
等到五爺走后,殷陶便拆了他帶來的四公主寫的那封信。
四公主的信還是一如既往的樂觀風格,沒有遠離故土的自怨自艾,字里行間都透露著展望未來蓬勃向上,讓人讀了只覺得心境開闊,心情也不自覺地變好了起來。
一個久居深閨的女子有此胸懷實在不易,殷陶覺得,自己在心態上還要跟四公主多學一學。
等下次隨著去喀爾喀時候,一定要見一見她。
乾清宮內,梁九功趁著給康熙換茶盞的功夫低聲報道“萬歲,外頭榮妃娘娘請見,說是熬了花旗參雞湯,想給萬歲爺嘗嘗。”
榮妃這幾年年紀大了,并不會做這一類送湯送水的事情了。康熙記得,榮妃上一次過來送湯,好像都是幾年前的事情了。
這次特地帶了湯點過來,想來還是為了自己的兒子。
不管榮妃是想給老三求情也好,還是想給兒子說點好話也罷,康熙估摸著,總歸不過就是那些事,主要還是為了老三來的。
雖然康熙并不太想聽這些話,但依然選擇了見她。
畢竟老三剛剛被罰了,若是如今他又避榮妃而不見,對這母子兩個便有些太過了。也不利于事態的發展和平衡。
他這次重罰了老三,除了因為老三在敏妃百日剃頭這件事外,更是因為他對老三最近的行為很不滿意。
當初他也是覺得老三年紀在兄弟中算大的,除了太子和直郡王外就數著他了,想叫他在眾兄弟面前做做表率,便也同老大一樣給他封了個郡王。
可老三并沒有對得住自己的期望,封了郡王后就覺得自己高兄弟們一等,行事也漸漸浮躁起來,除了平日里在府中跟一幫文人吟詩作對,聽他們不斷奉迎外,基本沒什么正事。
在康熙看來,老三這就是文氣太重,卻不務實、不考慮實際。
老四和老八有能力,又能干事,不過只是封了個貝勒,老三什么正事都沒有,成日里游手好閑的,卻被封了個郡王,實在有些說不過去。
康熙后來也有些后悔了,覺得給老三這爵位封得有些高了,但既然都已經這般封了,也總不好再給他免了去。
而老三也成日里糊糊涂涂的,敏妃沒了還沒過百天,就去剃頭。
實在是
不知道年紀都長那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