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爺表面上應了,實則心里卻暗暗嘀咕。
這十二弟也是個不過日子的,回回出門回回買一車禮物回來,到處給人分,現如今去制藥處才弄了這些東西,便又四處給人。
既然今天老五在,就先給十二弟留幾分顏面,等日后要說說他。
以后要成婚了,要給自己的日子做打算,可不能總是大手大腳的,不給福晉和孩子們留東西。
用過膳后,四爺又帶著殷陶和五爺去自己莊子里逛了一圈,到了晚膳時分再送兩人回來。
一直忍到跟四哥告別出來后,五爺才對期期艾艾地對殷陶道“那個駐顏膏有沒有我的份兒”
重要的不是這份兒東西,而是在十二弟心中的位置問題。
如今老九不管怎么給老八送東西都激不起他的情緒,但十二弟不同。
“我今兒不知道五哥要來,故而沒有多帶一份兒”說到這里,殷陶看五爺似乎有點小情緒,便對著五哥笑道“明兒你來我這里拿兩份駐顏膏吧,一份給嫂夫人留著,一份給宜母妃送去。對了,我這里還有一些新茶,是前兒皇阿瑪賞的,五哥一并帶回去嘗嘗便是。”
五爺這才多云轉晴,對著殷陶有說有笑。
他就知道,他和十二弟都是“寧壽宮派系”之人,是不會讓自己失望的
=
每個人出門都有必須要的帶的東西。
三爺必帶的是自己慣用的筆墨紙硯和文學書刊,四爺的是農要和水利工具叢書,七爺的是地理圖志,九爺的則是最喜歡的一套酒器
文藝青年十三會帶一兩種樂器,而殷陶和五爺則會準備各色零食。
殷陶和五爺都在寧壽宮長大,是從小吃著牛肉干過來的,故而每次出門之前都會準備好些風干牛肉干作為零食。
只是這次出門之前,殷陶突然記起了從前妹妹喜歡吃的“奶棗”,覺得宮里大廚發揮一下可以做得出來,便請額娘幫忙讓長春宮小廚房新出品一道小食。
奶棗是在殷陶穿越前興起的網紅甜品,做法也不是太難。
將棗子剔核之后塞入杏仁一類的堅果,拿加熱的棉花糖添加黃油后裹上奶粉作為外皮,包裹攪拌,而后將棗子一顆一顆從糖上取下便算完成。
殷陶對于奶棗的做法并不是特別熟悉,但他也不需要親自下手,只用跟長春宮小廚房的師傅說一下具體要求便好,宮里的廚藝大拿們會有辦法做出十二阿哥想要的甜點。
殷陶對于奶棗的形容是“里面是芯里放了堅果的棗子,外面是一層甜甜的吃起來有韌勁兒的糖帶著足足的奶味兒,最好能帶出去多吃幾天也不會壞的那種。”
長春宮小廚房的師傅花了足足一整天時間,實驗出了殷陶想要的甜點。
這師傅用的也是真材實料,相較后世用奶粉和黃油制造出的奶味兒,這位師傅則是用了純牛乳和奶酪煉制而成,相比于殷陶在后世吃到的奶棗甜味減了不少,奶味兒多了幾分,倒是更好吃了許多。
除了奶棗外,殷陶又帶了不少制藥處研制出的中成藥,準備拿去給恪靖公主做見面禮。
畢竟四姐姐之前一直說要請他吃席,總不能空著手過去不是
說起來,撫蒙的公主們才是最需要這些藥物的人。
她們背井離鄉,為了朝廷的統治的和邊境的安寧嫁到了不同的種族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