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來了五臺山后,殷陶經常會收到兄弟們的來信,從信箋長度和收到頻率來看,就知道京里誰得閑誰不得閑。
殷陶最喜歡的還是四爺和五爺的信。
讀四爺的信像是新聞聯播,時事版的那種,而五爺的信則像是娛樂新聞,八卦版的那種。
有他兩個人的信在,殷陶雖然離京,但是感覺并沒有消息閉塞,甚至比之前在阿哥所時了解得更是全面。
正如殷陶預料的那樣,京中形勢的確很是不好,幾乎到了劍拔弩張的程度。
來往書信當中畢竟不能寫太露骨的東西,五爺寫起東西來沒什么忌諱,四爺便注意得多,看起來像是在寫一些尋常之事,實則表義之下句句驚心。
從四爺的文字當中,殷陶可以感知到康熙對于索額圖的深深不滿。而索額圖明明知道皇帝不欲使其同太子親近,卻依然不管不顧地接近太子,比之前時候更顯親密。
而太子也對索額圖十分信任,太子寧愿頂住康熙的壓力也要跟索額圖站在一起。
進了臘月之后,康熙仍然沒有叫殷陶回來的意思,意思是既然出去一個就好好待著,別再回來亂摻和。
不光如此,康熙還看出了四爺想要避世的想法,叫了四爺過來五臺山給殷陶和太后過來送些年貨。
五爺聽說了這件事表示十分羨慕,也想跟著四爺來五臺山見見闊別已久太后和十二弟。
康熙眼睛盯著朝臣、盯著太子,盯著北邊蠢蠢欲動的各部族和準噶爾,五爺這種游手好閑又不愛站隊的皇子在他眼里幾乎透明。
對于五爺的請命,康熙連腦子都懶得給他動,直接應道孝順長輩是美德,老五就跟著老四去五臺山看看罷。
眼看著十二阿哥離京三個月有余,臨近新年前后卻依然還未回歸,京中不少好事者開始分析起了這件事情。
少部分人認為十二阿哥是真的孝順,是所有皇子當中最是至誠至孝之人,所以皇上才叫他陪著太后去五臺山。
皇上對太后也是著實孝敬,故而才著十二皇子奉太后去了五臺山,畢竟若是找旁的皇子分憂,萬歲是不放心的,只有十二阿哥能叫他放心。
而主流觀點則是十二阿哥是不被皇上所喜的,甚至可能做了什么叫康熙厭煩的舉動,皇上最近實在不想看到他,正好太后要去五臺山禮佛,皇帝便把十二阿哥打包給丟過去了。
這種觀點還是有理論支撐的,畢竟大家都知道,康熙喜歡哪個皇子便會時時派了差事,青眼相加,時時提拔。遠的有直郡王、太子、三貝勒和四貝勒,最近的有十三阿哥和十四阿哥,那是日日都要帶在身邊的。
既然十二阿哥能陪太后離京這么久,皇上也不給十二阿哥派什么差事,那皇上心中便是沒有十二阿哥這個人啊
更有離譜的說奉太后去五臺山不過是幌子,十二阿哥是觸怒了皇帝被關在了五臺山上。
除了這些猜測之外,十二阿哥的婚事也耽擱了下來,似乎成了皇上不喜十二阿哥最有力的佐證。
富察府。
康熙給十二阿哥和六姑娘富察舒怡賜婚沒多久后,富察府嫡長女富察若華和三等輔國將軍扎克丹的賜婚旨意也頒了下來。
扎克丹是克勤郡王岳托的后裔,只是不是嫡支,后來分封下來也只落了個輔國將軍。
殷陶在外侍奉太后暫時不能成婚,扎克丹卻沒了這個煩惱,圣旨賜婚不久之后,扎克丹看好日子后便和富察五姑娘辦了婚禮。
扎克丹父親早逝,兄弟們也已分家,家中只有一個母親和一個年紀尚幼的同胞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