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話不能這么說,康熙對著直郡王避重就輕道“老大,你都多大的人了,就不能做個和氣些的兄長么怎么總是事事針對老二”
直郡王意外地覺得康熙這話有點熟悉,他默默思考一下,終于想起來,從前他也總是跟老八說“你怎么總是針對十二”這話。
看來老八說得還是有一點對的,康熙果然對這個小兒子沒有他們以為的那么不上心,竟然會為了二三番兩次地說他。
既然老爺子不愿意聽人說小兒子的壞話,直郡王便轉而說起自己收債的不易,訴著訴著苦就剎不住車,話里話外都是這事難辦,辦不成是正常,辦好了才是奇跡。
等到直郡王老大不爽地離開以后,康熙嘆了口氣,開始思考起老大手上的差事來。
老大和老八看著厲害,實際上也就是外強中干,沒什么大的能耐。
尤其是老大,本事不大脾氣不小,收個債都能把人家戶部尚書給弄病。
這么看來,這兩人也實在不合適干這件事。
老大只會吆喝,沒本事。
老八只想怎么不得罪人把錢收上來,不中用。
既然他們兩個辦不成這事,少不得就要換人來做。
康熙第一反應是想找太子接手這事,想了想后決定還是算。
一則,太子到底是他一手帶大的心疼孩子,這種吃力不討好還遭人埋怨的活兒,康熙不大舍得叫太子去干。
二則,太子和老大勢同水火,叫他接手老大干過的“二手活”的確是有些不太合適。
三則。康熙有些怕太子再出什么幺蛾子。畢竟太子本事大得很,連江南曹家和李家的錢都能拿到手,誰知道他會不會動庫銀的心思,拿別的什么錢給自己黨派的人填窟窿。
這事兒,還得找個務實的孩子來辦。
康熙想起四爺,便叫梁九功將四貝勒請了過來。
不出康熙的意料,四爺沒直郡王那么好忽悠,并不愿意接這個活兒。
四爺給的理由也很現成既然直郡王已經花了這么多心力去收債了,他一個做弟弟的,并不想搶大哥飯碗。
況且收債這東西本來就是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而老大明顯已經把行情給弄壞了。
如果一開始皇阿瑪想把這事兒給他,要他接下來也不是不行,但現在老大弄得這么坑,他自然要討價還價了。
康熙明白明白了四爺的意思,給出了高價,只要老四你把直郡王造下的爛攤子收拾好,把錢給朕收上來,要什么條件隨便開。
康熙原以為,老四會等過段時間把事情辦得差不多才會提要求,誰知四爺當即便道“兒臣的確想跟皇阿瑪求個恩典。”
康熙坐直了身子。
老四這時候就提要求出來,相當于是立下軍令狀,若是完不成到時很難收場。
康熙也很好奇,老四會提一個什么要求他這個貝勒封也有些年頭,難道準備要個郡王不成
沒想到老四并沒有對這方面做什么要求,而是表示希望女兒的婚事由他自己做主支配。
四爺給理由也很現成,溫憲婚后過得很好也很幸福,他這個做哥哥的很是欣慰。他不求女兒有多大志向,只希望跟姑姑似的平安喜樂。
這也是到了關鍵時候,四爺腦子轉得飛快,能拿來的事情的都拿來說他這女兒身子也不好,他連出趟門都不放心,還巴巴兒把孩子放在了二府上,就是因為十二跟太醫院打交道比較多,出了事情更好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