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等到安安出世以后,殷陶一顆心都在妻女身上,原則什么的早都丟到瓜洼國去了,恨不能做天下最慈祥的父親,把什么都捧給安安。
殷陶最終還是沒有狠下心來拒絕安安。
不忍心為難女兒的后果,自然是自己要被為難。
為了不叫女兒失望,殷陶只得硬著頭皮去跟康熙請旨。
“兒臣只有這么一個姑娘,素日里真是寵得有些過頭了。安安這孩子在家里沒有姊妹,跟五哥家的大格格最是交好,如今一心想跟著圣駕去塞外看著大姐姐出嫁,想看看祖祖輩輩待過
的草原,兒臣也是怎么攔都攔不住。兒臣也是實在沒有法子了,這才求到了皇阿瑪跟前,請皇阿瑪給兒臣拿主意。”
殷陶覺得,這事康熙答應了最好,若是康熙不答應,那他就回去對安安說是皇瑪法不許她去,不是阿瑪不許她亂跑。如此一來,安安就算心里有氣也不能對著自己,也算是禍水東引了。
康熙這么精明的人,自然也猜透了殷陶的小心思,自然也不想替他背了這個黑鍋。
康熙覺得孩子的想法沒有任何不當之處,愿意伴駕皇瑪法左右出行,是為孝順;向往去塞外騎馬看草原,是為不失滿人之風;一心想著姐姐,要親眼看著姐姐出嫁才能放心,是為重情重義。
這么好的孩子,難得提出來這么一個要求,做長輩的怎么就能拒絕呢
康熙對殷陶好脾氣道“既如此,這次便帶孩子們出門去看看罷。”
殷陶歡喜地應了一聲,康熙想了想,又道“你再替朕去你幾個哥哥家跑一趟,去告訴他們,家里有女孩兒愿意跟著出行的,也一并帶去塞上便是。”
給安安做個伴不說,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可以提前熟知塞外的環境,若是日后真的要撫蒙,也能夠心中有底,不那么手忙腳亂。
從前公主撫蒙之前都是要跟著提前去塞外看看的,如今公主已經都嫁得差不多了,需得靠著皇子們膝下的格格們扶蒙了。
若是殷陶不提起這一茬兒他反倒忘了,就算為著是疼兒子們,對孫女兒們也是要跟公主們一視同仁的。
弘晏年紀還小,尚未種痘。從前殷陶跟著康熙出巡時候,都是舒怡陪著殷陶出門,安安和弘晏在家作伴,再由舅舅托合齊、岳父馬齊和幾個兄弟代為看顧。
這次安安要跟著殷陶北上,夫妻兩個便商議了一下,由舒怡留下來和弘晏作伴,殷陶帶著安安出門。
本來說好弘晏可以交給托合齊負責,兩口子帶安安出門去的。
但是殷陶和舒怡都擔心弘晏沾染托合齊的脾氣,也不是說托合齊不好,但弘晏這般小小年紀,殷陶兩個都覺得最好不要學成托合齊那樣。
于是舒怡便留了下來。
這次伴駕出巡
,八爺依然帶著八福晉一起。
從前出門時候,出門帶福晉的皇子有兩個,一個是八爺,一個是十二。
而八福晉在康熙四十七年就跟舒怡結下了梁子,妯娌兩個又是福晉當中最得寵的兩個,兩人一同跟著爺們兒出行,在八福晉看來,頗有幾分打擂臺的意思在里面。
但八爺和十二是不同的。
八爺雖然專情但不會明確拒絕其他女人,十二則不會。
說是潔身自好也好,說是柳下惠也罷,這么多年來,十二的確出了福晉之外沒有碰過別的女人。
對上旁的福晉,八福晉也許會有優越感,但對上十二福晉,八福晉心里就多少都覺得有點“輸了”的感覺在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