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韶歌
她本意是想讓青鸞回九華山上,替她將銀針的消息送給師父。看來它是不愿離開了。
昨日她才同師父和香菇聯絡過,外間所得情報除銀針外都已傳達過了,銀針的主人也將由她親自跟著,倒也不是非聯絡不可。
既無旁的事可處置,便只剩下練習溝通一事可做了。
小阿羽依舊在指揮空中飛著的小紙片人兒們蓋房子。
樂韶歌便也不打擾他,只在他身旁一坐,懷抱了琵琶開始彈撥。
她修的是韶音,對那些取樂逗趣的俗樂并不是很精通。
所幸總還有當年時帶著阿羽和舞霓玩耍的經驗,倒也不是接不上他的故事。
她便邊彈邊問,和小阿羽一道為他的小人兒們一一取了名字,定下人設,而后便開始給它們配樂。
它們手舉著小木塊接力拋接,她便交錯的敲著背板撥著弦,奏出鼓樂相交、如卸船工喊號子似的鮮明歡快的調子。
傳著傳著,阿二那小莽撞便又絆了一跤,拋起的小木塊兒敲在了阿三的頭上,樂音便高高的一彈。阿三沒接住,小木塊兒如石子滾下臺階般在小紙人兒們的頭上跳躍翻滾起來。那樂音便也叮叮咚咚悠揚急促的一降到底。
阿九終于將木塊兒接住了小人兒們有些惱火了,他們再次將木塊兒傳遞回去。那樂音一路重重的一彈一彈升回去,傳遞到阿三手上時突然停了下來。原來阿三夾拿著木塊兒,開始指著阿二嘰里咕嚕的講起道理了。它的嗓音嘰嘰喳喳,于是琵琶單弦聲轉如拋豆。阿二是個慢性子,它的聲音甕里翁氣,琵琶便長長的一聲“錚”。
這吵架的配樂似是令小阿羽分外喜歡。他眨了眨那雙赤子般清澈懵懂的瞳子。
于是阿三再度回嘴了。
阿四也加入了
阿大想讓他們靜一靜不要吵,誰知阿二這個慢性子木頭木腦,又回了一聲“嗡”
這下所有的小人兒都惱了,他們蜂擁上前七嘴八舌開始爭執。
先是眾口一詞斥責阿二,吵著吵著矛盾就擴大了。互相看不對眼的開始各自捉對兒爭吵,立場一致的則合伙兒同旁人對吵。阿大焦頭爛額的安撫這個安撫那個,阿二事不關己的坐在地上摸摸它的小光頭,“甕”
空中鼓兒、磬兒、鐃兒、缽兒排排坐,樂韶歌手上指法眼花繚亂幾十個小人兒一同爭吵起來,背景卻是一片充滿戲劇性的高亢又略帶滑稽的戰歌。有名有姓的角色時不時蹦出一二串單音,各有個性,雜而不亂,竟絲毫沒讓它們崩了人設。
小阿羽撥撥這個、動動那個。他顯然從未意識到啞劇還可以這么玩兒,在樂音中情緒越發的歡快活潑起來。
于是小人兒們開始對扔木塊兒了它們打起來了
樂韶歌你這小熊孩子是有多喜歡混亂啊
她于是長長的吹了一聲口哨。讓鼓槌飛起來,加入了小人兒們的行列。
那對兒鼓槌一分為二,右錘咚咚咚的敲了敲小鼓,左錘在阿二、阿三阿九的小腦袋上依次敲過,便又是一串清脆連擊的滑音。小人兒們有些懵,終于安靜下來。
左槌一晃一晃打起了拍子。小人兒們左看右看,各自發出疑惑的單音。
左槌便推了推阿大、阿二和阿三。阿大會意,將阿二往前一推。阿二摸了摸小腦袋,琵琶于是為他配聲“嗡”。
阿三傲嬌的扭開頭去,“噔”
阿大發怒了,竹哨一吹,“嗶嗶”
琵琶聲便如落珠一頓,“”片刻后玉珠一轉,“噼噼啪啪。”阿三不情不愿的點了點頭。
阿大于是牽了阿二阿三的手握在一起。
小鼓咚咚咚再度敲響起來。
小人兒們喊著整齊的號子再度熱火朝天的搬運起小木塊兒,繼續摞房子。
這配樂的小啞劇令小阿羽歡喜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