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成鈞伏在地下,遲遲不聞明樂帝命起身的聲音,便也紋絲不動。
明樂帝心中卻頗有幾分不是滋味兒,他看著于成鈞,手中兩只文玩核桃轉的飛快。
于成鈞是他的第三個兒子,長子乃皇后所出,早年立為太子;次子于炳輝,是貴妃所生,便是當年被于成鈞壓在地下猛揍的那個;老三便是這個于成鈞。除此之外,還夭折過幾個皇子,余下的年歲尚小,便是緊鄰著的五皇子今年也才剛滿十五。
如今,明樂帝膝下成年的皇子,滿共也就這么四個。
當年,于成鈞落草之時,便比尋常嬰孩兒足足大上一圈,順妃為生他吃了不少苦頭,險些失血喪命。這孩子哭聲宏亮,幾乎要將屋頂也掀翻了去。
一圈服侍的宮人,拍馬屁說三皇子天生異相,必定命不尋常。
明樂帝一時興起,便招來司天監里供養的國師道士來推演小皇子命數。
熟料,那國師看了嬰孩兒于成鈞幾眼,又掐了掐指頭,大驚失色,向明樂帝請罪“皇上,小皇子命數奇特,既征龍相之兆,又集大兇大惡于一身。他日長成,此子性必兇暴,他雖能成就一番大業,亦也妨害周遭之人。”
這話一出,在場的一干人等皆大驚失色。
詆毀新生皇子,理當處斬。
然而燕朝建國之初,多得道教之力,歷代皇帝對于這先天命理卦數極是推崇,明樂帝自也不能免俗。
聽了國師的言語,明樂帝心中便活動了幾分。
依著那國師的意思,于成鈞就得出家當道士,再不濟也要做個掛名弟子,身在方外才能化解了這一身煞氣。
皇子入教,前所未有,即便是篤信道法的燕朝皇室。
明樂帝當時不置可否,只吩咐宮人仔細照看順妃母子,拂袖而去。
后來,這件事傳入順妃的耳中,她不顧體弱,扎掙到御前苦苦哀求。其時,她正當盛寵,與皇帝好的如膠似漆。明樂帝憐惜寵妃,便放話不許宮人再訛傳此事。
然而這件事,還是在他心頭落下了疑惑。
于成鈞漸漸長大,似是應驗了國師所言,生的體格魁梧,性情火爆,如烈馬難馴。他課業不成,倒是生了一身氣力,酷愛舞刀弄棒,常混入禁軍之中同那些將士比試。不時,便鬧些亂子出來,最大的一樁便是把二皇子于炳輝打的肋骨折了兩根,在床上躺了足足一月才能下地。
每每此時,明樂帝便念起當年國師的言語,又想起順妃為生他幾乎喪命,那龍相之兆四個字更時時扎在他心頭。是以,他雖寵愛順妃,對這個三兒子卻是著實的不喜。
故而,當西北邊關傳來急報蠻族夤夜偷襲,大燕十日之間竟連失三座城池之時,明樂帝并未多想,便下了一道圣旨、一塊金牌,將他這個才入洞房的三兒子送上了西北戰場。
面上的說辭,是朝中除卻文臣,便只余老弱病殘,無將可派。肅親王既是天子之后,自當戍衛國門。但這心底里的意思,唯有明樂帝自己知道。
明樂帝當然不希望于成鈞戰死沙場,卻也沒曾想到他能立下如斯功勞。
于成鈞果然是個將才,去往西北,不止收復了失地,還將那蠻族打的后退了二百余里,獲其人口牲畜無數。
這蠻族也并非鐵板一塊,是各草原小部落聯合一體才敢來侵犯大燕。
此戰失利,其內部便亂了起來,各種聲音都冒了出來。
于成鈞并未占據那二百余里草原,而是趁機扶持了幾個原就對橫征暴斂的蠻族不滿的小族,使其脫離蠻族掌控,引得他們內斗紛紛。而愿與大燕議和的部落亦多了起來,蠻族掌控不了局面,疲于奔命,又丟了偌大一塊繁衍生息的土地,元氣大傷,再也不能來犯。邊境,就此太平了下來。
如此種種,皆是于成鈞所為。這般功業,委實令人矚目。連京中的百姓,都將他當做英雄看待,夾道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