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要將原本完全相反的信條灌入信徒的腦海中。
崇尚混沌的神明就要灌輸秩序的信條,崇尚邪惡的神明就要灌輸正義的信條。
相反的信條會嚴重干涉神明的力量,從而是神明的力量大幅度衰減。
如果改變的信徒數量較少,比如在一百個之內,那么神明還可以出動自己的審判官以此來將不符合自身信條的信徒清除出去。
但如果這些信徒數量破萬之后,這部分信徒將會大幅度影響到神明的意志,并讓祂本身陷入到一個矛盾的境地。
一天之后,獻祭之神的大部分信條已經被推導完畢了。
神明的信條往往具備很強的污染性,一些意志不堅定的人在閱讀了信條之后很容易被引誘,進而成為對方的信徒。
不過小男孩是群體意志,瑪瑟對無名之神一心一意,金則在夢境中歷練了百年,所以他們無視了神明的污染,直接翻閱起來。
閱讀完畢后,小男孩倒吸了一口涼氣:“跟獻祭之神相比,我感覺魔神都算是純良了。”
“是啊。”瑪瑟也感慨道,“鼓勵自己的信徒用自己的血親進行獻祭,關系越好,那么獻祭活得的力量越強。難以想象這種家伙居然是眾神之一。”
“邪惡的讓人作嘔。”金簡單的評價道。
“嗯,看來不用投票了,直接準備弄死獻祭之神吧。呼叫神畫師提供支援,并且請求催眠師就位。”
在等候神畫師和催眠師就位的時候,他們立刻開始對獻祭之神的信條編制反信條,等到兩個玩家到來之后,反信條的編制已經完成了。
很對神明編制反信條其實并沒有那么困難,只要有一個邏輯學作為思想武器,就可以了。
任何神明的信條都會存在邏輯漏洞,區別僅在于大小。
優秀的信條即便出現邏輯漏洞,也可以通過不斷的設定環境進行補充,從而使自身的信條更加的完善。
比如善良之神,最基礎的信條只有一條,那就是“善良是種美德,善良使人幸福”。
如果一名野生辯論手發現了這條信條,提出了自己的質疑:“那么,我們需要對一個惡人善良么?如果這個惡人受傷了,需要對他救治么?如果他傷好了還要繼續殺人,那么我的行為算是善良,還是邪惡呢?”
針對這個邏輯漏洞,善良之神的祭司們會討論,并且對具體環境進行解釋,由此引申出來的圣典可能會有一尺厚,但總歸是可以將對應的漏洞補上。
在這個過程中,善良之神的神職也會發生變化,祂可能會從自身內分裂出不同的神職,一部分神職甚至可能會被祂拋棄,形成“惡人的救世主”這樣的神明。
而獻祭之神的信條的自恰性差的離譜,那個神明似乎根本沒有好好梳理自己的信條,結果就是祂的信條中出現了大量似是而非,并且充滿矛盾的內容。
按照小男孩的說法,就是“這個屁股抬的這么高,不踢上一腳對不起自己”。
將這些離譜的內容找到,并且用反信條擴大它的離譜程度,即便是狂信徒也能反應過來其中的邏輯漏洞,進而反過來影響獻祭之神。
等到神畫師趕來,并用反信條作畫之后,催眠師則飛到城鎮上方,俯瞰著下面十余萬狂信徒。
“準備迎接末日吧,獻祭之神。”催眠師微笑著說道。
隨后,神畫師的畫,在催眠師的特殊技能下,映射到每一個狂信徒的眼中。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