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到了2016年第二部上映之后,沒了3d熱的風潮,影片的演員陣容強大但也是部爛片,迪寶寶直接血撲,全球票房只有299億美元,而投資規模17億美元的大制作,就票房成績來看,扣除成本片方還血虧了7245萬美元。
錢沒撈到開襠褲都虧的個干干凈凈。
《阿凡達》剛剛上映的那個時候,凡是打著3d電影的招牌,只要片子本身不是太爛,一般都不會虧本,很多都是大賺,原本要血虧的也能依靠3d熱回個本。
這些都是迪士尼這么熱衷的最大理由,迪寶寶的小心思精明著呢,他可是想著在全息電影的風潮初期席卷全球的兩三年里,將旗下的《阿凡達》續集三部曲系列、《星戰》系列、《漫威》系列等等輪番上去搶錢吶,這些都是華特迪士尼旗下的搖錢樹,在全息電影的加持下絕對是款款大爆,數錢數到手軟,票房成績動不動就是10+億美元、20+億美元一部,真的跟搶錢沒區別。
“完全沒問題。”葉華言簡意賅的回應了一句,補充道:“張總您說的沒錯,這就是一場多邊共贏的局面,您說的我完全贊同并沒有任何要改進的了,唯一的問題就是合作細節上的小問題了。”
這樣的合作很容易達成,因為各方都沒有直接的利益競爭關系,海岸線科技賣他們全息放映設備,而院線和制片方在電影市場撈票房錢,大家都是各自撈錢,而且你撈的越多我才能撈的更多,自然是皆大歡喜的事情了。
只是,有一個失敗者很慘,那就是原來的銀幕提供方,這個必須死,全息電影放映廳的出現,銀幕必然不會再成為未來的主流了,即使還會存在也肯定會被邊緣化,是徹頭徹尾的失意者。
不過,華特迪士尼或那些院線電影什么,誰會在意銀幕或iax公司的死活呢。
對于這場合作,葉華實際上無比的重視,這對公司未來的發展和業務的拓展也是有很大影響的。國內的院線公司都是有大脾氣的主兒,葉華也很無奈,因為國內的院線公司在電影行業的話語權太大了。
目前,國內十大院線占據內地票房七成,可以這么說,所有國內的電影制片方或出品方都要看院線的臉色,因為掌握了院線就掌握了排片,也就掌握了話語權,你的電影再優秀、上座率再怎么爆炸,給你1排片率,也得跪。
目前國內七成票房被十大院線瓜分,院線在整個電影產業鏈中占據關鍵位置,因為掌握了絕對主導的排片權,如果惹惱了院線公司,只要它不想用你這部電影賺錢,那么該影片制片方就得跟著賠錢。
要命的是,院線是未必會賠錢的,大把的電影都等在排片上映,巴不得能夠少個強有力的競爭對手而多些排片率,這就造成院線公司養成大爺脾氣的局面,這是國內電影產業的一個狀態。
這讓葉華很棘手,自己勢單力孤且唯一的合作伙伴暴風科技也只能在私人影院這一塊攪動風云,真正的大頭還是院線,要知道當下國內的影院已經超過了1萬家,而銀幕數量也達到了驚人的6萬塊,早就超過了北美銀幕數量的總和,北美的電影市場只有47萬塊銀幕,已經被內地超越并甩開了。
家門口這塊最大的市場,葉華肯定不會放過,但卻難啃,因為他們的野心很大,要吃掉海岸線科技。國外雖然也是一樣的嘴臉,但也知道這樣的好處肯定輪不到他們。
暴風科技雖然是堅實的鐵桿盟友,但它畢竟是一家互聯網科技公司出生的,雖然現在all-了私人影院行業,但那只是為了獲得一股強勁的現金流盈利項目和挽救現在的頹勢,暴風的基因仍舊是互聯網科技公司,等走出困境了,馮總說不定到時候還是回去講他的互聯網故事,而且肯定會的,除非暴風科技愿意把自己的七寸交給海岸線。
帶領暴風走出困境后,馮總絕對會尋求擺脫對海岸線科技依賴的新出路,葉華現在不就是在尋求擺脫對暴風科技的依賴,大家其實都一樣,都想自己掌控自己的命運。
所以這場合作也顯得很關鍵了,葉華對此寄予厚望。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