晃了晃頭,葉華將這些想法甩出了腦袋,打開了喬薇轉交過來的文件。
海岸線公司目前的員工總共359人,擴招一直在穩步持續著,公司的日常運營也都在平穩推進。
把何昊提拔到首席運營官的位置后,雖然公司的業務在擴大,規模在擴大,但葉華的工作量反而小了些,公司的日常運營等瑣碎事物都交給何昊這個o來處理,有了o輔助ceo的工作,的確輕松了不少,而且何昊還兼任著公司的常務總經理一職,或者說資深總裁,名稱有所出入但職能是一樣的。
海岸線科技目前主要待解決的重大事宜,最大的一項就是新總部建設的事宜了,這可以說是公司目前為止最大的投資。
喬薇送來的這份文件,正是何昊擬定新總部建設對外建筑公司和建筑設計事務所的招標的事宜,新總部建設是一筆百億級別的大投資,這個葉華無比重視,可以說海岸線科技目前賺得的收入絕大部分都投入到了新總部的建設投資上了。
除了新總部的建設事宜,葉華關注的第二重要的事物就是公司的物業擴張了,全息電影放映設備雖然利潤高,但整個市場體量擺在那里,像這么大額度的單筆交易合同也就那么一兩次,恐怕與華特迪士尼簽下的單筆超過15億美元的合同大單是最高的單筆交易了。
電影行業的總規模非常龐大,但葉華作為全息放映系統的提供商,只是在其中的一個鏈條上分享利潤,那就是賣硬件,而電影行業最大的利潤無疑是內容,這一點葉華一毛錢都分享不到。
大中華區市場的飽和度大約1萬家電影院總共6萬個放映廳,北美市場大約5萬個放映廳,歐洲區和其他地區的業務整合起來也差不多和世界上兩個最大的電影市場差不多。
也就是說,海岸線科技最多賣出15萬套全息放映系統左右,也就一兩年的事情,至多三年左右,市場就會飽和,公司業務高速增長就會陷入停滯。
如今已經賣出了37萬套,設備的更換周期大約5年,到那個時候,一旦市場趨于飽和,海岸線科技就不會像現在這么賺錢了,動輒幾十億、上百億級別的單筆交易合同將不會再出現。
而隨著新總部的建設完成,公司的運營成本將會成倍飆升,要知道運營一家公司總部的費用支出,往往都是要高于總部的建造費用。
海岸線科技總部建造在一座海島上,意味著更龐大的投資,相應的運營成本也是成正比,別的不說為了出行方便,隧道還沒建成時,為加強與陸地聯系緊密,港口要建造一個吧,那么商務游艇要進購一大批的吧。
還要決定在桑洲島上起一條跑道,那么商務私人飛機要進購個兩三架吧,在葉華的初步預想里,進購兩架中小型的私人噴氣式飛機和一架商務直升機是必須的。
這些都會給公司的運營成本和投資帶來更大的負擔,這也是葉華不想讓公司引入外來資本的原因。
就以他這種不節約的燒錢風格,投資人和股東鐵定要氣罵娘,估計會天天抱著他的大腿、扯著衣袖哭喪著喊:大佬你節約一點吧,別燒這么猛這么浪費這么任性啊,給我們股東分點紅啊…
如今整個公司都是自己的,一切都是葉華說了算,想干什么就怎么干,沒有那幫子煩人的投資者和股東在耳邊嗡嗡叫,省心多了。
而且也并不打算要從市場上募集資金,公司股權結構單一,沒有任何vc,那么海岸線科技就沒有上市的理由。
葉華自己掌握公司100股權,等時機成熟了在設立一個10的期權池,給公司內部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員分享剩余價值,值得一提的是期權和股權是有區別的,簡單來說海岸線公司的員工獲得公司一定比例的股份,但只享受等比例的分紅效益,而并沒有投票權,葉華依舊掌握著公司100的股權。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