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葉華看了眼手中的稿子,眾人也都坐等他高論,在臺上沉默了一會兒,葉華把手稿直接卷了起來握著,在臺上踱步而走,片刻之后把玩著稿子脫稿講道:“談到人工智能,世界尤為關心未來由人工智能驅動制造業與制造業再就業的問題。”
會場上,嘉賓席位上的喬薇美眸瞪了瞪,稿子講的可是技術探討,而不是制造業。
現場的大佬們也來興致了,海岸線公司是科技公司,大家都以為他想要講未來高科技展望之類的,沒想到居然要圍繞制造業來講。
眾人不禁想:
馬總的故事講的新制造、新智造,他又會在制造業將出個什么新花樣的故事?
這個就有點意思了。
因為研究海岸線公司的人會發現,這家高科技公司有技術,根本就沒有工業制造可言,因為它的制造都是外包的,沒想到創始人居然不講技術,去講制造業。
現在的年輕人都是越來越飄了啊。
在大佬們看來,這比他講技術更有意思。
與此同時,臺上的葉華在心中完成了語言組織并做最后的梳理,說道:“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憑借勞動力密集的優勢,在工業制造領域大放異彩,而隨著經濟不斷發展,我國勞動力成本不斷上漲,工業制造的優勢不在。”
“縱觀全球制造業的發展趨勢,在互聯網等新興技術的影響下,似乎智能化已經成為當下制造業轉型的主要驅動方向,那么智能工業制造又是否會對傳統工業制造形成沖擊?制造業全球化發展是否會回流本土?未來的制造業發展方向又在哪里?”
“這些問題其實都是我想借這個機會在這個平臺和大家共同交流的。”葉華環顧全場,而他手里的稿子已經被卷成了一根長長的紙棍了。
又接道:“其實關于制造業的這個話題,當下在全球各個國家都是一個頗為熱門的話題,德國最先提出工業40概念,美國提出先進制造業概念,以及我國的2025工業制造的概念,還有曰本制造業等等。”
“所以我們會發現一個比較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各個國家都在重新審視制造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現在大家普遍認識到了,先進的金融業不足以支撐和保證一個大國、強國的地位,如果一個大國、強國缺少制造業,國家基礎將會非常的不牢靠,所以大家認為要重振制造業來實現強國富民的目標。”
“但問題的關鍵是,到底什么樣的制造業,才是未來發展的方向?”
“我個人看法認為還是要從回顧歷史來看待這個問題,縱觀歷史,制造業的一個總的規律,它的產品,制造業最終產品的中間,其所富含的知識含量,是呈現指數級別上升的,量越來越大,從陶的制造到絲綢的制造再到工業時代的到來,以及當下,這個規律會呈現的更加明目。”
“舉個例子智能手機吧,它的原材料其實不過就一堆金屬,加上一些塑料還有硅土,而已。如果按斤來算,成本也就幾塊錢,因為這些材料不值錢啊。”
“但是為什么市場上能賣幾千塊一臺呢?這中間千倍的價值從哪兒來的呢?”
“答案當然是從智能手機這款產品中所富含的全部制造的知識中得來的,大家現在覺得制造一臺智能手機不也沒那么難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