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納米技術它可能最早在科研院所,大學里搞出來的,而不是工廠,而制造業里的從業人員,他沒有必要也不可能從基礎的材料科學去做研究,發表大量論文,做大量實驗去驗證它的概念,最后才搞出這樣的一個技術來,正常的規律它一般是采購回來就直接用。”
“所以在這個過程中就會發現,對于他來說,新的知識創造是產生于不同的行業,已經是在制造業體系之外了,而對于制造業本身來說,當他用納米材料來替換以前的鋼鐵或者其他材料的時候,它以前所熟知的知識量就損失掉了、淘汰掉了,因為沒用了,沒競爭力了。”
“這個時候就會發現,新興技術引入工業制造,從知識的角度來看,是制造業的知識量在不斷的縮減,而其他新興行業的知識量在不斷擴大,這也是一個必然的規律,因為社會是進步的,而這必然導致進一步的分工。”
“我們在提到這樣那樣的科技創新,它從根本上來說一定是增加了從原材料到消費者中間所有的信息總量,這一直是增加,這個核心邏輯必須要反復強調。”
“但是會發現,在這個增加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份額開始屬于服務業等第三產業,或者輔助制造業的其他新興行業,所以我們看到發達國家的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據主導地位。”
“而工業制造本身的市場份額是在縮減的,比如傳統工業中一個工程技術人員、老師傅,他有一個基本功,就是必須得畫圖,上一代的技術工人在學機械制圖的時候應該都畫過,那你得有個畫板,要用透視法畫出機械零件甚至整個機器來,這個東西是相當耗時費力的,這就是知識量的體現,這就是你所掌握的信息和重要的技能,掌握在誰手里?技術工人,工廠。”
“但隨著計算機的興起,cad出現了,也就是計算機輔助設計系統出現了,電子工業軟件興起了。”
“你就會發現,新興行業和新技術把大量的這些傳統技術人員所擁有的知識全都轉移走了,這些技術人員自然失業了,而轉移走的知識,變成了計算機標準的輔助繪圖,所有的這種基礎模塊,你只需要購買軟件公司,比如微軟的產品,調用它就完事了,所以微軟公司、甲骨文公司等軟件公司應該砸了很多技術工程師的飯碗。”
此時此刻,葉華在臺上侃侃而談,而場下的人居然都聽得頗為入神,即便是那些大佬們也都時不時的點點頭。
難怪這場大會來的人超過了10萬之巨前來瞻仰,參加這種高端論壇交流大會能夠吸收很多精華知識,這是毋庸置疑的,聰明的人就吸收的多一點。
而葉華在說到這里的時候,直播這場大會的導播,把主鏡頭給了與會的比爾·蓋茨,他帶著一個翻譯器,也不由得笑了,蓋茨雖然不在管微軟公司了,他在微軟的股份都在5之下,但誰都知道微軟科技的精神領袖他叫比爾·蓋茨。
這時,臺上的葉華繼續說道:
“……所以在生產設計的過程中,像數字建模、仿真等,在極大程度上把這個工程技術和它原來儲備的知識最終轉移到了軟件工業這個新興行業中去。”
“那么在生產過程中,以前靠老師傅的經驗來控制生產流程和標準,現在計算機控制自動化生產線興起了,海量的編程精確控制的參量都被集中在傳感器、內嵌的操作系統等,這一系列的生產工具和設備通過工業軟件來進行控制,那么老師傅以前對工廠、對工業、對制造業的那種知識和經驗就被工業軟件替代了。”
“工廠老板就不要老師傅了,而是要買計算機,聘請程序員了。”
“又比如傳統的市場銷售,以前都是依靠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來批貨,我通知我的客戶讓他來提貨、來采購,現在呢,被電商取代了,在互聯網c2c模式下就能完成交易,并且所有消費者的消費信息全都抓住,于是大數據興起了!”
“那么很顯然比你自己靠人工要強大無數倍,而且成本更廉價,最重要的是你因此掌握了信息大數據,這可能是最寶貴的財富,比交易的產品本身都還具備價值,事實上也正是如此,不然現在都玩命建數據中心干嘛?”
“所以在傳統工業和制造業中,大量的這種知識實際上是被新興行業這種知識所取代,但總的知識量是在呈指數暴增,所以我們的社會不斷在進步,科技不斷在發展。”
“這就得出了一個基本的規律,制造業的知識量是在不斷的流逝,如果我們相信一些科幻電影中,比較極端的例子,全自動無人化的工廠,里面一個人都沒有,這些工廠所有的東西全靠自動化生產,靠傳感器、計算機、工業機器人來完成所有的生產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