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候銀行如果給你來一招釜底抽薪簡直是要了親命,真要遇到這種事情,那葉華鐵定也得像老王那樣賣賣賣,玩金融的那些個糟老頭子們可是壞的很。
而不欠銀行錢,這些潛在的風險都不會跟海岸線公司掛鉤。
其實葉華也是賊精賊精的一個人,保持不欠銀行一分錢這個記錄絕對不是主要原因。
他之所以自己不見銀行的人,同時也不讓手下人與之接觸……
但海岸線公司這400多億美元的資金缺口還是在的,不見銀行的人不代表這個缺口就沒了。
而銀行在海岸線公司這里吃了閉門羹,但只要今年2000萬套hc的量產計劃不變,400多億美元的缺口就不會消失,銀行同樣知道這一點。
對于銀行來說,這筆業務肯定得做啊。
葉華現在把海岸線的大門關上了,這個時候就等于逼著銀行去找hc供應鏈的各大外包廠商了,給他們放款也是一樣的,只不過那樣一來就麻煩了很多,成本會上升一些,沒有海岸線這里一步到位來得快,實在。
但至少這筆放款業務是可以坐的,賺依舊可以賺。
而葉華這個時候也很默契的跟銀行配合,其實他就是跟下面的供應鏈廠商耍了一波流氓,也是壞的很,擺明了我沒那么多錢,但是你要接我的單子就得把產能跟上,到時候我資金回流了再給你錢,你要是不干我就不下單給你,我給別人,你看著辦吧。
這個時候工廠的那些老板們就很難受了,這意味著要承擔不小的風險啊。
錢投進去了,海岸線公司那邊的應付賬款遲遲不到,企業資金周轉就會出問題,萬一市場那邊出問題了,貨就只能囤積在庫存了,風險就在這里,但是又不能放棄海岸線公司的肥單,這個時候怎么辦?
那么對于工廠老板們來說,就只有一個辦法了,找銀行借貸。
只能說……妙啊!
葉華這一招無異于一舉兩得,既解決了公司資金缺口帶來產能供給不足的問題,同時把風險均攤到了上下游的各大供應鏈的廠商身上。
招是高招,就是損了點,平白無故讓各大工廠老板來承擔風險,鐵定在背后大罵葉華。
不過,葉華并沒有坑他們的意思,這么多供應鏈廠商,背后是成千上萬的在崗工人,銀行賺這筆錢也不敢胡來,動不動就搞抽貸這種事情,波及的面這么廣,銀行也要重新評估了,銀行要是這么瞎搞,一下子工廠成片成片的倒閉,幾十萬上百萬人失業,那會出大事。
充分的印證了人多力量大啊,雖然葉華把潛在的風險轉移到了上下游的供應鏈廠商身上,但是由于面積廣,影響力大,銀行不敢瞎來,多方約束的情況下,等同于變現的沖抵了潛在風險。
搞那些虛頭巴腦的盡是些損人利己的資本運作干什么,大家還是老實巴交的一起做生意,都有錢賺,都能吃肉,這才是可持續賺錢,才是科學發展,多好啊。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