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報價是215美元,但海岸線公司的人給的報價是178美元。”助手隨機應答道。
“該死的華夏人,砍價正是夠狠的。”鮑勃·斯旺忍不住吐槽式的說道。
“那……boss,售價問題是否要與其進一步爭取一下?”助手試探性的問道。
“不用談了,那個華夏人我了解他,他喜歡一口價,就按這個價把合同簽了吧。”鮑勃·斯旺搖了搖頭,178美元,這個價剛剛好在英特爾公司的最低要求,斯旺也是對葉華不得不服,算的真特么準。
那意味著英特爾公司與海岸線達成這項商業合作將會產生一筆1068億美元的超級大單,芯片這個行業,出貨量決定了價格,對于英特爾這些半導體公司來說,后續的出貨量生產,只要不更新換代,用個不恰當的比喻來說,就像印刷機刷刷刷似的放量生產就是了。
畢竟,從本質上來說,芯片就是一堆硅土。
放量生產,產能不夠擴大產能就是了,hc如此龐大的出貨量,仿佛讓鮑勃·斯旺感覺c時代回歸了一般,想到還有汽車行業這片巨大的市場,要知道按照去年的汽車產銷超過1億量級。
在可預見的未來,光是想想鮑勃·斯旺止不住心在跳,想想就很提精氣神,又是一個黃金時代啊,以后死命生產就是了,刷刷刷的出貨,錢就刷刷刷的來。
想到無人自動駕駛汽車這件事情,鮑勃·斯旺立馬問助手:“另外,圖形處理器的競標的結果出來了沒有?”
“這正是我要向您匯報的boss。”助理說道,他猶豫了一段時間,終是開口了,“boss,我們力推的nervana神經網絡處理器方案在gu競爭中落選了,海岸線再次選擇了英偉達的特供dgx-2s方案。”
“why?”鮑勃·斯旺質疑的道:“nervana并不比dgx-2s的性能差,而且我們的性價比要遠高于dgx-2s,為什么又失敗?”
之所以帶個“又”是因為在全息放映機和用戶級hc這一塊敗給了英偉達的gtx-3090tis特供版,簡單來說英偉達為海岸線公司這個大客戶專門設計了一款gu產品,而這次又一次敗給了全新的dgx-2s,這讓鮑勃·斯旺有點郁悶。
gu這塊大蛋糕,英特爾已經垂涎十多年了,尤其是此次在汽車領域,這個市場之大不言而喻。
這一次,鮑勃對旗下nervana產品寄予厚望。
十幾年來,cu領域是ad和英特爾在競爭,gu領域是ad和英偉達在競爭。英特爾公司自從要開發獨立gu的消息出來后,這是英偉達和ad都不愿意聽到的壞消息,這不僅對處于gu領先地位的英偉達構成壓力,也對始終處于rbq地位的ad更加被動。
老實說,英特爾公司在hc這里與英偉達競爭的時候就輸給了對方的gtx,而車載hc因為其屬性與家用hc功能的差異所以gtx并不適用,反而是英特爾的nervana頗為有競爭力,這讓鮑勃·斯旺希望能夠在這里找回場子,沒想到基于厚望卻仍舊失敗而告終了。
“海岸線公司的工程師直言nervana的ai架構太蠢了,如果選擇nervana海岸線公司就不得不從新開發一套算法來適應……”助手略顯尷尬的說道,不過看到鮑勃·斯旺眼角皮抽搐了下,連忙補充道:“其實海岸線對英偉達的dgx-2s也并不滿意,是抱著市場實在沒有更合適的了所以就選擇了dgx-2s,他們覺得英偉達在這個領域比英特爾公司相對更有優勢,也更靠譜,就像在cu的選擇上選擇了英特爾,而非ad公司。”
“ad?切~~”聽到這個鮑勃·斯旺一臉嫌棄。
被摁在地上瘋狂摩擦的ad真是沒人權的rbq啊,cu領域被英特爾各種摩擦,gu領域被英偉達各種摩擦,ad存在的意義仿佛就是為了避免英特爾、英偉達攤上壟斷案,總的來說四個字:科學養豬。
“估計華夏人是想要均攤風險,不希望過度依賴英特爾公司吧。”鮑勃·斯旺如是自我安慰的道,旋即又問道:“海岸線公司準備對dgx-2s的進貨量是多少?”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