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沖擊海灘上的一群領導中,只見得涌鎮的現任一把手建議道:“張書記,南鎮這一大塊地要給海岸線開發員工住宅房屋,對北鎮的經濟輻射也是重大利好,是否可以力求把我鎮打造成科技鎮,對外招商引資,大力開發北鎮的經濟潛力。”
聞言,市領導的臉色驟然淡漠,也沒說話直接就加快步伐走了。
“南鎮這172頃是給海岸線建設員工住房,不是商品房,是其公司內部包分配,是一個由海岸線員工及其家屬組成的內部閉環生活區,招什么商、引什么資?你說的就是商業地產開發項目吧?想打上海岸線的標簽,在北鎮開發各類商業地產項目?張書記剛剛才提醒要吸取龍崗痛失華為的教訓,你……”
說話的是另一位市領導,恨鐵不成鋼的嘆息了一陣便小步快走的趕上張書記的步伐,留下涌鎮一把手失神的站著不動。
另一邊,一眾來到一線考察的市領導回到了考斯特中巴車,張書記面無波瀾的說道:“我覺得這個一把手繼續領導涌鎮不合適了,領導力還有待提高啊,所以我提議對他的現有崗位進行調換,好好磨礪磨礪。由市委推選一員新的干部空降涌鎮,海岸線該企業不論是對涌鎮當地,還是對我市的經濟發展都至關重要,這一點再三強調都不為過。”
剛剛涌鎮一把手的話把他氣得著實不輕,會州本無梧桐樹,偏偏引來金鳳凰,海岸線公司這只金鳳凰選擇落腳在會州本就是可遇不可求的歷史大機遇。
去年的會州全市總的財政收入“才”一千億左右,而海岸線公司今年光是按1-9月份的總收入來計算,繳納的稅款就是會州去年總的財政收入的一倍多。
海岸線公司成功落腳,意味著會州的財政收入光是稅收收入就能成為全省僅次于鵬城、廣都,排名第三,直接把莞城甩在了身后。
甚至毫不夸張的說,全會州就是光靠著海岸線公司的稅收就能養活,不但養活,還能養的膘肥體壯的。
還賣房子?賣地皮膚?
關鍵是賣房子、賣地皮這事兒,要是把海岸線這只金鳳凰給嚇跑了,恐怕全會州的老百姓都會怒不可遏。
事實上,隨著海岸線公司的落腳,會州原來制定的未來經濟發展規劃全都被斃掉了,進而開始重新制定一套力求以海岸線公司為科技領頭羊,打造高科技產業為核心,充裕的財政收入可以在環境治理、城市基礎設施更新上獲得更大的投入,當然還有全面調控全市房價。
力求打造一個嶄新的會州,以一線的資源配置、一線的生態環境、一線的教育條件之下最值錢的是知識、是技術、是人才的新局面。
而不是炒房!
有了海岸線公司進駐,會州有這個底氣,張書記有這個底氣,更有這個自信。
無他,海岸線公司將來每年繳納的一千多億奔兩千億的稅款就是底氣,有了這筆巨額的財政稅收,當地政府還需要靠高價出讓地皮來維持財政收入嗎?
在有海岸線公司的進駐,會州的“錢袋子”鼓起來,有了充足的預算才能大刀闊斧的謀發展,再加上會州有大亞灣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沒有理由不起飛。
張書記是一個精力充沛而雄心勃勃的領導,希望會州能牢牢地抓住這個歷史機遇,在大亞灣再造一個鵬城奇跡,招商引資只招科技產業,力圖在涌鎮打造一個新中關村。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