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hc所有的ic芯片中,只有cu芯片是由先豐納米來主導ic設計,其它則是由上游的供應鏈伙伴負責供貨,該cu也只能用于hc設備。
葉華承諾西瓜大家一起種,然后大家一起分,海岸線只要其中一塊,不輕易承諾,承諾必允諾。葉華承諾永遠不和參與友商之間的ic競爭,但cu這一塊是最難的而且大家都搞不出來,作為一度支撐國內半導體門面的華為海思也顯得吃力。
讓其他的供應鏈伙伴心塞的,葉華居然就給搞出來了,這才意識到海岸線公司其實完全可以獨立自主把整個半導體供應鏈扶起來,只不過那需要時間罷了,知道葉華這個科技怪咖的恐怖到不是什么壞事,這樣大家就更加重視csac這個體系了。
cu就是中央處理器,如果把中央處理器cu比喻為整個計算機系統的心臟,那么主板上的芯片組就是整個身體的軀干了。
cu是一種數字芯片,也只是眾多芯片中的一類而已,hc的核心科技在于數字計算全息,而靈魂就是“曲徑算法”,海岸線最大的核心科技就是軟件工業,可以說英特爾提供的芯片完全限制了軟件性能。
中央處理器也只能由葉華來做ic設計,只有他才更好的兼輔旗下的軟件工業,毫無疑問,甩掉了英特爾公司,hc的性能還能迎來一次全新的飛躍。
當初選擇英特爾供貨,也是為了換取海外市場,加上當時也沒能力搞csac這么一個體系,但現在不但有能力搞了,而且還被封殺了,當然反手就一腳踹在鮑勃·斯旺的屁股上,帶著他的英特爾滾蛋了。
海思半導體為hc提供了四塊芯片,海岸線自己主抓了cu,而其他的芯片組件就是由csac體系內其他成員瓜分了。
hc機除了上述五大芯片組之外,還需要硬盤緩存,即roara集成在一起,這個與電腦硬盤的性質其實沒什么兩樣。還有距離感應芯片、控制開關機輕觸的芯片、副板連接器芯片、主板連接器芯片、射頻天線芯片、b連接器芯片等等等等,總共34塊。
……
2022年,3月17日,涌鎮三洲島實驗總裝中心。
新開年至今,桑洲島在一個月之前就已經正式投入運營,而截至公司成立以來至今,海岸線的核心員工總數是7800人,現在已經有1200多名員工率先進駐新總部,剩下的依舊在商都,但實驗室、研發中心、大數據全都搬遷到了新總部。
而剩余的員工會在接下來的半年里陸陸續續的趕來,主要是因為小微半島的海景式莊園小鎮處在大建設中,那么多人跑來也沒地方住,還有一個就是海底隧道火熱的建設中。
一來人沒地方住,現在跑過來就只能住涌鎮的巽寮灣或雙月灣了,二來是海底隧道沒有建成,上班要坐船而不能開車,有些員工還是會暈船的,員工居住的生活配套設施搞定了,海底隧道建好了,到時候上班、工作都能像商都沒多大區別。
隔壁不遠就是港、澳、深這些大城市、娛樂城,周末節假日想過去玩走陸路可以,走水路直接坐游艇穿過大亞灣就到了,而且公司有專門的游艇就是為此服務,交通也很方便。何況這個時候的會州市領導在全面抓涌鎮的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交通方面的全面升級優化。
三洲島西岸一側有一片低矮的波浪形建筑,只有一層樓高,但下面卻有七層地下室,大亞灣這里還是在島上,不可能有高層建筑,畢竟臺風啊,就像大姨媽似的,定期來一波,偶爾可能還失調。
這片建筑區便是hc設備新的總裝中心,此時內部的一間研發室里,葉華在兩名助手的協辦之下正在手工組裝一臺設備。
赫然便是hc機,但與上一代有著巨大的差異,其中體積最為直觀。
不一會兒,葉華將最后的機殼裝上,至此整臺設備各個大的模塊已經裝載完成,依舊是長方體的輪廓,大小只有上一代的12左右,厚度只有67,長度只有39,寬度只有1875。
如果拿其他電產品來對比一下,這臺硬件完全國產化的hc樣機,比一臺標準的平板電腦大就那么一點點,確切的來說只是厚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