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boss的決定她也沒辦法,知道約翰·諾佛這是氣頭上被遷怒了,好在那老頭兒沒有被氣傻,要是因此把伊琳娜給解雇了,對sia來說這個談判團可就不穩定了,肯定與主事人離心,動不動就炒人魷魚,誰敢出頭啊,萬一搞砸了呢?
……
第一天談判未果,三天過后進行第二次復談。
再次看到約翰·諾佛帶領的sia團隊,葉華有點意外,因為他發現對方那位年輕貌美的金發妹紙這次沒來了。
葉華心中樂了,暗暗琢磨著約翰老頭兒不會真的被氣糊涂了,把那妹紙給解雇了吧?
回過頭仔細想想又否定了這個想法,應該不至于,要是約翰·諾佛真把人家給炒了,北美sia讓這樣的一個庸人主事,他該高興了。
伊琳娜不來沒妹紙撩了,整個第二次復談葉華都是一副興致缺缺的,讓sia那邊的人牙疼、胃疼,難不成再把伊琳娜給叫來?
鬼扯——!
第二次復談結束的飛快,十五分鐘不到就散了。
葉華開門見山,提出以csac進行專利授權互換全球市場,csac內部打通了專利壁壘從而構成了一個緊密的華夏半導體利益聯盟,但csac作為一個整體在全新的錫材料、錫芯片集成電路工業領域卻構建了一個成體系的專利壁壘。
以市場來換核心科技是絕無可能的,但葉華表示不會像老美那樣搞什么類似《瓦森納協定》這種惡心人的規定,
你可以購買我的專利,錢到位就夠了。
但這種獵人與獵物互換的落差感太真實了,美國人難以接受,約翰·諾佛不干,第二次談判,又崩了。
……
談崩了那就再談,距離第一次談判那天算起,一周之后第三次復談再次開始。
俗話說事不過三,這已經是第三次了,葉華也懶得三天兩頭和一群糟老頭子在談判桌上扯嘴皮子,甭管北美sia怎么想,他直接亮出了csac最后的底線。
這次談判,葉華提議北美sia可以當做一個整體加入csac體系,或者北美的半導體公司單獨加入csac體系內成為國際成員公司,csac由此成為一個松散的全球性行業組織,并打通技術壁壘
作為csac體系內的國際成員公司,可以與核心成員公司同步用到最先進的行業技術,比如一項最新的技術商業化了,國際成員公司也能第一時間用上。
但是,也得要花錢!
打通技術壁壘,和打通專利壁壘,那是完全不同的兩碼事。
打通專利壁壘是海岸線公司與另外76家核心成員公司才能享有的,77家半導體公司是csac半導體聯盟的創始成員,當然擁有享受獨一檔的特權,專利壁壘依舊沒得談,這是csac的核心利益所在。
結果美國人還是不同意,因為這將意味著美國由此喪失行業話語權。
ict與集成電路工業的主導權與話語權才是雙方競爭的最核心焦點,是真正的核心利益所在。
主導了行業的話語權,意味著掌握行業游戲規則的制定權。
美國人不答應,第三次又談崩!
于是,又過去三天之后,sia再次發起第四次談判。
然后約翰·諾佛的談判團傻眼了。
葉華這邊答應了第四次會談,但是人沒來,非但葉華本人沒來,就連一個代表csac這邊的人都沒來。
約翰·諾佛一干人來到談判會議廳,對方的席位上空空如也。
這回算是領教到了什么叫不按套路出牌,也領教到了葉華的暴脾氣。
人都沒來,談個屁啊談!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