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座島小了點兒,但是島上這么多的紫檀木,妥妥的一座發財島,往后肯定名聞天下!“伯爺,卑職馬上就寫,可是此島無名,是否應當取個名字,一則便于書寫記載,樹碑立傳也得有個名字,二則彰顯主權,從此便是咱華夏國土!您是伯爺,是最高長官,這個名字只能您來取。”
道理是真的不錯,不過周圍的兵卒盡皆對這位平素不茍言笑的書記官報以鄙視的眼神。
瞅你平素一本正經的,原來拍馬溜須的本事也這么溜……為此島命名,朱振的名字將會隨著島名彪炳史冊,萬世流傳。
這比直接送錢送美女的效果可高得多!命名這種事是一定要的,不過朱振沒打算將這個榮譽獨自攬下:“稍后咱們來一個公投,由百戶以上的軍官各自取一個名字,全體兵卒有一個算一個投票決定,得票最多的那個即為島名!”
所有的兵卒歡聲雷動,激動不已!對于絕大多數的兵卒來說,能夠為一座海島命名,哪怕只是參與其中也絕對是這輩子都難以抹滅的回憶和榮耀!而朱振的這個提議對于提升兵卒的集體榮譽感更是大有裨益。
若不是水師兵卒數量太多,他都想將所有人的名字都直接刻在石碑上…繼而,朱振看著不遠處的阿拉伯人,冷著臉威脅道:“記住了,此地乃是華夏國土,爾等休要心懷覬覦之心,否則就是同我們宣戰!”
阿拉伯人也很眼紅島上的紫檀木,就算家族再有錢,也不能無視這樣一筆龐大的財富。
但是與淮安掌握的新式火器相比,孰輕孰重他們也分得清,畢竟再多的財富也不可能換取戰爭的勝利……因為仆人給小武泣解釋了,小武泣這個時候倒是沒有犯中二病,很痛快的表示:“完全擁護朱振的決定,承認此島乃是淮安的屬地,并且愿意作為見證人,予以佐證。”
朱振很滿意阿拉伯人的知情識趣。
接下來,興奮不已的水師兵卒便召開了一次會議,商討此島命名的問題。
不過這也這是一個過程而已,大多數人都認為朱振其實就是在胡鬧。
您是長官,叫什么名字還不就是您說了算?
最后的結果自然也是以朱振的提議為準——香山島。
名字確定,水師分出了十幾條在風暴中不同程度破損的戰艦負責砍伐、運輸紫檀木,并且回到朐縣之后招募石匠,前來香山島雕刻石碑。
其余的戰船稍作休整之后,繼續出發踏上茫茫大海,前往安南。
戰船上,閑極無聊的朱振命工匠拿出幾根先前隨意砍伐的樹枝,打磨成一個個小木塊,做成了一副軍旗。
當然,司令肯定不能叫司令了,要叫總兵。
軍長要叫指揮使。
最后亂七八糟的,千戶、百戶一大堆,朱振看著這官銜,都覺得腦仁疼,可是這群家伙卻玩的非常開心。
大海之上航行是非常單調苦悶的,整天對著茫茫大海對于人的精神是一種殘酷的磨礪,神經脆弱一些的人都有可能被憋得發瘋……此時的越南,還叫安南,未來會被朱棣征服,重新回歸華夏的懷抱,有一個文雅的稱呼,叫交趾。
船隊沿著海岸線一直向南,期間靠岸抓了十幾個當地的漁民充當向導,然后朱振又根據自己的記憶在海圖上劃了一片區域,仔細搜尋。
終于在七八天后,找到了一處天然的良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