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高興,大家多吃點。估計明天啊,大家也就吃不下多少東西了,平常時候,哪里可能天天這樣吃,就算天天有,大家也吃不下的。”
“宅子要回來了,債免了,但現在也五十來號人丁吃飯,咱們除了那碧玉青,也沒其它什么產業,這樣做吃山空,也不是長久事啊。三郎啊,你有什么其它的打算沒?”
現在李家雖然度過了一大危機,但說到底,也就是只剩下祖墳田幾十畝山地了,那點貧瘠的土地根本產出不了什么,更別說養活這么五十多口人了。
做點什么,李逍還沒想好。
其實李逍覺得真要做,有很多事情可做,也大有做為,比如說造紙啊、釀酒啊、制糖啊,精煉鹽啊,但說實在的,這些東西,水太深了,一般人哪里敢進入。沒有點勢力,冒然進去連渣都不會剩下的。
就算現在搭上了薛家,可也不容易的。
李逍把白糖脫色秘方給了薛家,但薛家自己都沒想過要留,還是這東西比較燙手。
種地倒是多數地主們的老經營,可就那幾畝地也太少了。
這年頭,稍有點錢財的地主,都還知道要在出租田地之余,做點其它的買***如說在鄉里縣里開個鋪子什么的,或者放貸收息。土地是根本,但要富光靠土地還是不夠的。
黃瓜還能賣上幾茬,但其實長安的市場也就這么大,提高了供應量,價格必然要跌下去,所以這個生意也就這么大的量,沒有深挖拓展的空間了。
“現在還沒過年,離明年開春還有好長一段時間,天氣冷,也沒有什么好做的。要不,還是去砍柴燒炭?”
冬天木炭的需求很大,尤其是這里靠近長安,而且燒炭不需要什么技術和成本,莊子里有男人,山上有柴,挖個炭窯然后砍柴就能燒,多少總還能賺點錢的。
“這個法子賺錢太難太少。”李逍搖頭,他一直都不太瞧的起這種全靠死力氣的賺錢方式,人累的不行,卻又賺不到幾個錢。
“我有一個想法,你覺得我們挖塘養魚怎么樣?”
“挖塘養魚?”趙先生愣住。
關中的地理條件,注定這里是一個比較缺少的地方,雖說關中也有涇渭等許多河流,但高原多、山也多,缺水,許多地方的人根本魚都沒吃過。
吃魚,尤其是養魚賣活魚,這確實是一項好買賣,甚至被古人列為最賺錢的買賣之一,但在古代養魚卻也不好干,技術方面有許多難題,比如怎么繁殖魚苗,怎么把魚活的賣到市場上去,尤其是這個銷量問題。
特別是活魚的運輸可是相當難的。
李逍有養魚的想法,主要還是他發現自己空間的那眼靈泉里有魚,第一次只看到一尾,但是上次他卻看到了一群,雖然那泉不大,里面的那群眼現在還只是伙小魚苗,可李逍覺得,既然自己的空間那么神奇,黃瓜都能長的那么好,那泉水里的魚苗,移出來養殖的話,肯定也會很不一樣的。
趙先生卻不太看好養魚,李家了沒人養過魚,沒有過經驗和技術啊。再說,這里離長安是不遠,可也八十里路啊,真養出了魚,到時怎么新鮮的運到長安去啊,要是不能保證活的,那死魚也賣不出價錢啊。
“那再說吧。”李逍也沒想好這個問題怎么解決,有些無奈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