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當年也是太宗秦王府的十八學士之一,可惜一直以來都沒怎么得到重視,還幾次因為犯錯被貶官,但跟長孫無忌一直不對付,這幾年更被長孫壓的不得出頭。
這次好不容易得皇帝提拔,拜為宰相,他豈會不知皇帝用意。
不管如何,長孫無忌贊成的他就反對,這就沒錯了。
“長孫相國,之前你說世上不可能有玉米這樣的東西,可現在玉米就擺在了你的面前。如今玉米擺在這里,你卻又還不信,這就未免有些太過了吧?難道長孫相國不愿意天賜我大唐神瑞嗎?”
長孫無忌鄙夷的瞪了許敬宗一眼,搖擺不定的小人,這種人物過去自己正眼都不愿意瞧一眼,如今居然也跟狂犬一樣跳到他面前亂吠了。
“口說無憑,讓某相信,那就得拿出點真憑實據來!”
一直沒說話的李績這個時候開口了。
“某剛才聽閻長史說,此物是藍溪鄉民李逍所發現。敢問,這個李逍可是藍溪李家莊的李逍李三郎,是否那個辦起藍溪書院,免費招納鄉中子弟讀書。又還建立合作社,自己花大錢買下一千頭牛,然后分給鄉民領養,讓他們可以免費使用牛耕地的那個李逍?”
“是不是就是之前雍州上報的那個在今年大旱之時,與鄉民訂立鄉民公約,建立鄉約堂,共同抗旱救災,致使往年因旱災而搶手互毆導致死傷眾多,今年卻因為其建立的鄉約堂,而至今未有一例搶水斗毆發生,更無一人傷亡,并且,藍溪鄉今年干旱到現在,卻還保證了三萬畝莊稼的李逍李三郎?”
一連幾個詢問。
但卻把一個小小的鄉民說的如此了得。
堂堂知尚書省事、主持朝政、太尉,同中書門下三品的宰相,卻能夠當著天子和眾宰相的面,為一個小小鄉民稱功,這可不簡單。
閻立本點頭。
“正是此人,藍溪鄉賢李逍。此人之前還曾向陛下獻過霜糖脫色提純改進工藝秘方,后又向朝廷獻過平遼東之策,雖然年輕,但卻天生大才,只是一直隱居藍田鄉下秦嶺山中。不過此人雖隱居山中,卻也造福鄉里,為鄉民們敬重之鄉中大賢。”
李治自然也是早知道這玉米是李逍所發現的了,可是此時卻還是假裝剛想起來此人似的道。
“原來是他啊,這個李逍可是一個人才啊,之前獻平遼之策,太尉就高贊不已,各衛府將帥們更是一致稱贊其大才。朕甚至還特意下旨授封他為征東軍七品參軍,可惜此人卻不愿出山做官。”
“想不到,他在鄉里還做了這么多善事好事啊,更想不到的是,他如今居然又發現了如此天賜之物玉米,此人,真如這玉米一樣,簡直就是上天恩賜于我大唐的啊!”
皇帝這么一番話,可就等于為李逍蓋棺定論了。
這是一個良民,大大的良民。
“陛下,李逍此時就在外面候見,陛下何不召李逍親自前來問對,玉米是李逍所發現,而且陛下面前這玉米,也是李逍自己親自栽培出來的。但凡有關玉米之事,陛下只要問他,肯定更加詳細。”閻立本見皇帝如此喜歡李逍,便也再添一把火。
“李逍就在外面嗎?”
不料李治聽到李逍在外面時,卻并沒有馬上召他前來問話,反而是在遲疑了一下道,“先不急著召他,我們還是先來討論一下這個玉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