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芳早就等表兄的這句話了,聞言一笑。
“我這就去備馬。”
“多點幾個人手去,把家里的家丁都帶上。”
狄仁杰老家雖是河東并州,但在長安也有府第,況且身為長安的法曹,他還是認識不少長安游俠兒的。之前李元芳在他手下幫差,雖無職事,可卻也跟長安的這些游俠們混的挺熟。
李元芳既是狄仁杰的表弟,人又義氣,武藝又強,自然是很快在長安的游俠兒中混出了名氣,一聲召喚,雖不說千軍萬馬來相見,但招呼個三五十人卻是沒問題的。
“到了藍溪,代我向李逍問好,讓他盡管安心,那人既然沒敢強闖李莊,我料他也不會再有后續。你去了,好好跟李逍相處,別小瞧他,他雖說是鄉下小地主出身,可李逍很有俠義之風,當初也是十六歲出關,在關東江南等地行走了五年的。”
“表兄放心,我會跟他好好相處的,以后他可是我的頂頭上司了。”
從河西涼州的邊軍隊正,再到長安法曹的副手,如今又即將到司農寺任事,李元芳年紀輕輕,卻也是經歷豐富,不論在哪里,他都能很快混的風生水起的。
政事堂。
大唐雖說實行三省六部九寺五監十二衛府的中央制度,中書決策、門下審議、尚書執行,六部為政令機構,九寺五監為事務機構,而十二衛府統兵。
不過實際上,三省之上還有一個政事堂,最初是在門下省,后來移到中書門。一開始,大唐的宰相其實就是三省的長官,因尚書令由李世民擔任過,而后不再授任,因此尚書省為左右仆射兩個長官負責。
為了協調三省之間,尤其是中書和門下這兩個決策與審議部門,更有效率,皇帝讓三省宰相們在中書門下開辦公會議,一開始只有三高官官,后來又讓三省的次官也加入。
再后來,皇帝也會讓不是三高官官的重要官員,如吏部尚書、兵部尚書等人參與會議,特給他們加參加政事、同中書門平三品、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等銜。
最后,凡是能夠參加政事堂會議的這些人,便都成為實際宰相了,宰相的隊伍擴大,形成了群相制度。
一開始,政事堂雖說是群相議事辦公,但并沒有誰是首席之類的,而是輪流主持會議,稱為執筆或秉筆宰相。
執筆宰相的常務主要是三項,一是宰相議政時,主持會議。二是會議之后,總其紀錄。三是當值之日,坐政事堂辦公。
起碼在貞觀之時,政事堂的宰相們,不管是仆射也好、還是中書令、侍中也好,或者是以其它尚書之類官加平章事的宰相們,在政事堂里其實地位都是一樣的,沒有誰高誰低,雖各還有本官,但本官只是在政事堂外負責自己本職,在政事堂里,還是大家地位一樣,一人一票。
政事堂里的宰相辦公會議,說白點類似于常委會,但沒有那個書記。起碼一開始是沒有的,哪怕是輪到執筆的那位,也不過是做主持會議、紀錄、當值而已。
但到李治繼位,因為長孫無忌是顧命大臣,又是保扶皇帝的國舅,自然就受特別信任,皇帝特給他加了一個主持朝政的頭銜。這在宰相中是獨一無二的,因此幾年來,長孫無忌實際上成了政事堂里的那個書記,是首席宰相。
不過現在,李績也得了主持朝政的頭銜,這樣一來,現在政事堂里,有兩個書記了,雖然政事堂依然還沿用輪流執筆這一套,但主持之下還有兩個總主持。
政事堂設在中書省中,處于禁中的中書內省里,又分為正堂和后院兩部份。正堂就是宰相們的辦公室和會議廳,而后院則是政事堂的秘書處了,里面分設了五房辦公,為吏房、樞機房、兵房、戶房和刑禮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