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
大唐帝都,天子京城。
巨大的長城安北部,皇宮金殿之上。
朝會按部就班的舉行著。
李治其實很討厭早朝,天天早朝,每天數百官員天不亮的就趕來參朝,可實際上這么多人又真能談什么朝政大事呢。大唐自太宗起時,真正的朝堂大事,國家政務都還是在政事堂里決議。
坐在金殿之上,李治甚至有點昏昏欲睡,昨日各種亂紛紛的消息,不斷的刺激著他敏感的神經,讓他一夜未眠。今天又早早起床,此時總忍不住打哈欠。
山呼萬歲之后,幾名調入京中的朝官出來謝恩,又有幾個告老的官員出來陛辭,平淡如水。
一番平常儀式之后,朝會就這么結束。
百官由高至低依次退出,到了宮門外,再各自返回自己的衙門公廳辦事。而三省的長官、還有加同中書門下同三品,加參加政事、參預朝政的一眾大臣則留了下來。
今天中書省的中書舍人也留了下來,門下省的幾位散騎常侍也留了下來,另外御史臺的幾位監察御史、大理寺卿也都被留下來。
他們在朝會后,同到禁中的中書內省里的政事堂參加會議。
自上次中書門下宰相大換血后,李治便已經在政事堂里擁有了話語權,這里不再是長孫無忌的一言堂,皇帝每日也會到政事堂聽宰相們稟報政事。
今天的政事堂上氣氛凝重,所有人都知道天子劍指褚遂良。
現在就看這些元老派們的反應了,保還是不保,如果力保,那么皇帝和李績等又會如何應對。
昨日藍溪之亂,褚遂良做為執政事筆的輪值宰相,他的臨機處斷不但沒有把事情處理好,反而惹出更大的亂子。往輕了說這是失職,往重了說,可就有謀亂之嫌。
李治早就看褚遂良不順眼了,即位之初就曾經貶過褚遂良一次,不過那次長孫無忌很快又勸他把褚遂良召回來了。
可這一次,李治已經有底氣不向長孫退讓。
褚遂良是元老派最重要的人物,也算是長孫無忌的老搭檔,若將他貶離京,無異于砍斷長孫一臂。
李治不準備跟長孫無忌他們扯皮,他不問長孫無忌也不問褚遂良,他直接問御史大夫宇文節。
“宇文相國,御史臺彈劾褚相失職,可有憑據?”
宇文節起身回道,“褚遂良身為中書令,昨日執政事筆留堂,可面對藍田突出之事,不但沒有穩妥處置,反而不問詳細就私調兵馬,還下達殺無赦之令,這豈是宰相之行事?臣認為褚遂良老邁昏庸,不堪宰相之重任,當治其瀆職之罪。”
李治目光掃過褚遂良,這個老匹夫還真是狠心,居然私調兵馬還下令格殺勿論,好大的膽子。
“褚遂良年已老,行事不免糊涂,朕念其為貞觀名臣,又是太宗皇帝所任顧命大臣,勞苦功高一場,許其告老還鄉,榮養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