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呢?”
“其次就是搞好灌溉排水渠道,要堅持灌水洗鹽,這是改良鹽堿地,降低土壤鹽堿含量的根本辦法。然后還要不斷增施肥料,沙苑這里有牧馬監,不缺馬糞,倒是不用擔心肥料問題。牲畜糞尿肥能夠改良土壤結構,抑制水鹽上升,長期使用肥料,配合水洗,甚至能夠把輕鹽地改成良田。”
“再有就是得深耕,尤其是在秋后,對土地深耕,且耕后不耙,形成粗糙疏松的覆蓋層,不但可以減少水分蒸發,抑制土壤反鹽,還能把聚集在表土的鹽份翻入深層,把含鹽少的底土翻上表層,經過日曬,能夠促進玉米生長。”
用水洗鹽堿地,李元芳倒是知道的,但這種方法單一使用效果并不好,可能得長期灌洗,成本很高。
不過李逍說的并不只是簡單的水洗,還有平整土地、深耕等配套方法。
“關鍵是種玉米,玉米抗鹽性強,更容易成活,種其它的就要差的多。”李逍一句話,讓李元芳的興奮度降低了不少。
“種玉米,還得晚播,并要增大播種量,比普通田地要晚播一旬左右,以便種子在較高的溫度下快速發芽,縮短鹽害時間。鹽堿地最大的問題就是出苗困難,難發芽,所以我們最少要增加三成左右的播種量,另外,最好先浸種催芽再播種,而且播種時得采用深溝淺蓋法播種,先開半尺的溝,把含鹽高的表土翻到兩側,再把種子播到溝里,再蓋兩寸的土,這樣溝里的水可向壟背聚焦,減輕鹽害。”
“有句秘訣,勤中耕,不反堿。深中耕,地不板,雨后中耕能防鹽。”
李元芳轉頭對幾位玉米監的吏員道,“剛剛監正的話都記住了沒?馬上拿筆記下來,詳細的都記下來,一字不許漏了。”
李逍笑笑,“不用記,這些我都有寫在玉米經書里面,里面內容更詳細,回頭我拿給大家抄寫,好好研究。”
今天李逍來沙苑,就是要來試驗這塊地的。
朝廷在沙苑為玉米監劃了一千畝地做實驗田,但現在種子有限,所以李逍只打算先種一分試驗田。
按其它地的種法,一分田只種315株玉米,以試驗玉米到底能不能在沙苑這樣的沙地成活,而李逍還加大了難度,要在鹽堿地上種植。
“挑一塊輕鹽地,量出一分田來種玉米,剩下的那九百多畝,現在就要開始平整田地,挖好灌溉水渠溝道,還要開始洗地、深耕。今年秋,我們就要在這種上更多的玉米。”
“三郎,若是這一分地夏天真能收獲,哪怕一畝只收個五斗,那也不得了啊。鹽堿地里種玉米,這以后關中得增收多少糧食啊。一畝只要三斤種子,就算收獲五斗玉米,也十分劃算啊。”
關中缺地,關中做為帝都所在,僅有一小片關中平原,人多地少,朝廷每年都要從關東費力輸送大量糧食入關,每一粒關東糧食運過來,都耗費極大。一石糧食從東南轉運到長安,這一路上所耗費的其實已經是三四石之多。
關中少雨多旱,水坡地、鹽堿地極多,若是李逍的玉米真的連鹽堿地都能種植收獲,那真的不知道有多了不起了。
“相信我,今天我們在這種下玉米,一百天之后,就能看到收獲了。而且,肯定不止畝產半石的。”
要知道,后世那些用科學方法改造好的鹽堿地,玉米畝產能達到六百多公斤。哪怕就算現在沒那個技術,但輕鹽地里種玉米,畝產個百來斤總不是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