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卿,這些都是你一個人想出來的?”皇帝李治語氣平淡,甚至都看不出臉上喜怒。
這當然是我想出來的啊,我可是總結唐宋的歷史經驗,得出的富貴結論啊。誰有我這樣的超遠眼光,可以看到千年之后去?
“陛下,此確為臣下所想。雕版印刷術,就是撬翻士族的那個支點。通過雕版印刷書籍,把書籍價格降下來,讓其不再成為只有士族才能專享,讓無數庶族寒門子弟也能讀書,讀的起書!”
一百貫一套的書,通過雕版印刷術能把書降到二十貫,五之一啊,如果能做到,確實非凡。雖說一套五經二十貫,價值幾十畝地,四五頭牛,一般百姓的家產都沒這么多,但是對于那些中小地主來說,卻也還是有能力承擔的起的。
不過李治還是有些懷疑,這么狠的絕戶計,真是李逍一個人想出來的,難道跟長孫無忌、褚遂良等元老沒關系?他可是聽百騎司奏報,長孫無忌最近跟李逍可是關系挺密切的,長孫甚至還花費了高價在藍溪換來幾百畝地,興建了一座莊子,最近更是天天來李逍莊上做客。
“不是太師他們的想法嗎?”
李逍心中笑了笑,長孫無忌怎么可能提出這種觀點,他想的到這么遠這么優秀的點子嗎?
再說了,長孫無忌可是皇親國戚,還是帝國元老,人家可是妥妥的大唐新世家。
李逍的終究目的是啥,是推進科舉制度,而科舉制度跟士族門閥那可是對立的。
長孫無忌這樣的家族,通過門蔭制,子子孫孫都能輕松入仕為官,要是科舉大興,到時以科舉為錄取士人為官的標準,那門蔭制肯定就會漸漸廢除,就如宋朝時,門蔭雖然還能入仕,但能蔭的子弟少了,而且通過門蔭入仕雖能做官,但只能做一些沒什么前途的官了,科舉到時才會是正途。
長孫這樣的老狐貍,他們的目標是什么,是關隴本位制度啊,是要長久保持關隴貴族們的超然地位的。
李逍唯一能認同長孫的地方,不過是他比較看中關隴子弟的戰斗力而已,他覺得如果在長安建立一所軍校,或者說是在長安的宿衛南衙府兵中和北衙的禁衛軍里,維持一支數量不少的士官隊伍很重要。
長安的常備士官隊伍,加上天下各地的義務兵,那么大唐養兵費用少,而且又能常保持戰斗力,隨時能夠拉出一支隊伍,拉出去也能打勝仗。
“科舉·······”李治搖了搖頭,科舉不好動啊。
其實科舉制最開始起于隋朝,到如今,也是歷經近百年了,但直到現在,科舉制度選人都還只是個雞肋而已。難道各朝皇帝都看不到問題嗎?
并不是,只不過是因為這個科舉制度實在是觸犯了太多利益集團而已。皇帝就算想推行,也難。
不僅當權的貴族官員們反對,甚至是那些舊士族都反對科舉制度。
沒有人愿意看到,有那么一天,到時那些卑賤的泥腿子們也能夠通過科舉,一朝升天,鯉魚躍龍門,跟他們平起平坐,甚至騎到他們頭上去。
士就是士,農就是農,就算是舊士族衰弱了,可他們也不愿意棄守這條底線。一群軍頭暴發戶騎到他們頭上已經夠憋屈了,怎么還能再讓那些泥腿子也爬到頭上去呢。
“還是先談談雕版印書之事吧。”李治也不敢輕言科舉改制,那可是比長孫無忌等元老派還讓要畏懼的東西。
牽一發而動全身,不敢輕碰。
“一套九經成本二十貫。”李逍覺得大買賣上門了,笑著說道。二十貫,其實還是留有余地的,一套哪怕賺一貫,一萬套那就是一萬貫啊。這種買賣,絕對值得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