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十九。
迎日灣邊,唐人港。
李逍在裊裊的煙霧中沉思。
敲門聲傳來,張蔥在門外低聲稟報,“大帥,趙衙前派人傳回消息,倭人第四批艦隊也將抵達。”
“已經到了嗎,看來決戰就要開始了。”
此時已是臘月寒冬,半島的局勢再次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李逍在秋后打著伐倭援新羅的旗號,先斬后奏,直接率兵三萬出白江港。
在新羅南的釜山放下了一萬新羅兵,突襲倭人控制的金海城,吸引了不少倭人注意力,然后李逍率兩萬兵越過南部沿岸,直接繞到了新羅東海岸,在王都金城的東面港口駛入了兄山江。
新羅人對打著救援新羅旗號前來的唐軍十分歡迎,李逍沒有遇到半點抵抗,就沿著兄山江一路逆流而上,直接抵達了王都金城之下。
金法敏一面派人犒賞唐軍,一面要求唐軍在城外江邊駐扎。
然后就在當天晚上,金城卻有親唐的貴族官員們打開了王都城門,迎接早就已經暗暗潛至城下的唐軍入城。
一夜過后,唐軍控制住了新羅城。
李逍擁立了金仁問之子金政文為新的雞林道大都督,攝新羅王位,金城混亂平息。
有李逍兩萬唐軍的背后支持,金政文的傀儡朝廷倒是迅速的控制了朝堂。
在此之后,李逍便開始在金城東面幾百里的兒兄江口迎日灣全力備戰,準備迎接倭軍的來犯。
只有擊敗了倭軍,唐軍才算是真正的把新羅給控制住了,否則就有可能是為倭人做了嫁衣裳。
如今,臨近年關。
李逍兵分兩路,五千唐軍加五千鄉勇駐守在金城。另外一萬人則駐守在迎日灣,還有一萬新羅軍協防。
趙持滿的水師總計三百余艘船,但還有一百余艘留在金城,在迎日灣的只有一百八十余艘,水陸軍力兩萬。
而倭軍在陸上打不通攻往金城的通道后,也順著李逍的海上路線而來,他們連續四批兵馬會后之后,已經有總計一千余艘船,軍力五萬人。
相比起李逍水師的樓船、斗艦等不少大戰船,倭人的戰船小的可憐,通常都只有艨艟和游艇的大小,甚至有不少是海鶻船那船大的小船只。
為了這場戰爭,李逍已經等待了許久,也謀劃了許久。
迎日灣,兄山江口,這是李逍特意挑選好的戰場。
背倚金城,依江傍海,可攻可守。
特別是在海灣做戰,風浪小,水面寬,適合唐軍的大戰船艦隊,比起在狹窄的內河里做戰,能夠有效的避免被倭軍的小船襲擊不利躲避的局面。
“召集諸將,準備議事。”李逍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