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宵沒好氣道“別玩這個,弄濕了衣服,你媽要罵。”
安安不高興的嘟起小嘴。
黎宵洗好火桶后,直接拿著去了隔壁王家,江柔和黎欣手里拿著禮品,是買給王嬸和王叔的衣服鞋子以及補品。
王嬸已經下好面了,整整一只老母雞全都放進鍋里了,每人碗里都好多肉,尤其是安安吃的那個碗,上面放著兩只大雞腿。
王嬸看到江柔他們送來的禮品,不停說他們太客氣了,江柔笑著讓她試試衣服鞋子合不合適
王嬸沒好意思穿,拿起安安的大碗,將燉的爛爛的雞肉挑開喂給她吃。
黎宵看了一眼,說“她自己會吃。”
王嬸驚訝的看了眼安安,“這么厲害呀屋后小吳家的孩子比安安還大兩歲,都要人喂呢。”
安安聽了很得意,仰起頭笑,“奶奶,我去年就會自己吃飯啦。”
王嬸笑著摸她腦袋,“我家安安真聰明,來,這個肉太大了,奶奶喂你。”
安安聽了更開心了,把嘴巴張得老大。
江柔問起王叔。
王嬸道“在菜市場那邊呢,現在生意不好做了,縣里前年和今年開了一家超市,去菜市場那邊買菜的人就少了不少,我和你叔開的那個小店勉強維持生活吧。不過也不打緊,敏君現在有了工作,還結了婚生了娃,我跟你叔沒什么壓力。”
江柔知道王敏君的情況,現在在大學里邊讀研邊當老師,去年生了孩子,丈夫就是同校的老師,雙方家境差不多,兩家一起出錢在當地工作的城市買了房子,日子過得還不錯。
王敏君學校也分了房子,不過地方不大,本來想將王嬸王叔接過去住,哪知老兩口住了不到一個月就回來了,還打電話給江柔,說城里住著沒老家舒服,都是不認識的人,說話也聽不懂,東西還死貴。
兩口子又跑回來了。
江柔吃了一口面,點點頭,“挺好的,老家這邊越來越好了,住著也舒服。”
又問“敏君那孩子現在是誰帶”
“她婆婆唄。”
說起這個,王嬸就忍不住撇嘴,“非要鬧著自己帶,帶又不好好帶,天天自己吃好喝好,孩子也不怎么照顧,敏君本來想讓我過去照顧孩子,她婆婆還鬧,最后沒法子,我只好回來了。”
“她婆婆那事沒法說,我當初就不同意她嫁,她自己非要嫁。”
江柔安慰道“也就這幾年,等孩子上幼兒園后就好了,最重要的還是兩口子感情好,丈夫懂得疼人。”
王嬸聽了這話,嘴撇的更深了,“那可不一定,她婆婆那性子,恐怕舍不得城里的好日子。”
說完嘆了口氣,感慨道“我女婿疼人是疼人,但脾氣太軟了,也聽他媽話,這點就比不上小宵了,他要是有小宵一半強,我也不至于這么擔心。”
“算了不說了,你叔說我年紀這么大了,沒必要再操心這些,好不好都是她自己選的,該勸的我都勸了,熬吧,誰的日子不是這么過來的我年輕時候吃的苦可比這多了。”
不是王嬸不想看開,而是不得不看開,她以為女兒讀完大學找到工作后,她和男人也能跟著享福了,不說去城里住大房子,最起碼也不用再吃苦了,誰知道閨女找了個家里條件還不如他們家的,說的好聽那房子是兩家一起出錢買,其實是他們家添大頭,對方就添幾千塊錢,房產證上還是寫兩個孩子的名字,花光了他們老兩口大半輩子的積蓄,想想都肉疼。
最后去城里,她和男人住學校破舊的小房子,閨女婆婆住他們家買的大房子,心里能不憋屈嗎她去看孩子,親家一副自己是當家主人的樣子,她看著就生氣。
閨女也孝順,只是想到他們花了大半輩子精力培養出來的孩子,最后還沒江柔好,心里就有些不是滋味。
江柔這孩子,每到過年過節就寄來一大包吃的穿的,每周還會給他們打電話問問身體狀況,不知道多貼心。哪像她閨女女婿,過年過節不回來就算了,還打電話讓她在鄉下買點雞和雞蛋送去,他們要送給領導。
在周圍鄰居眼中她閨女女婿有出息,她和老王享福了,只有她心里知道,操心的更多,最后享到的還是江柔和黎宵的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