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此以后,禪密陰陽四宗,并立于北域,稱為“北域四宗”。
“兩儀”這個詞,便是取意自北域那“陰陽二井”。
陰陽兩宗精研陣法,在整個十九洲都是出了名的。
所以,在看見八卦兩儀這幾個字之后,見愁沒有太多的猶豫,直接將之取下。
這本書大約被人翻過很多次了,邊角都有些毛糙。
封皮上書著“八卦兩儀”四個大字,只是字跡與之前見愁在那一本丹方上看見的似乎并不一樣,但
“怎么覺得神1韻之間,有些微的相似”
見愁嘀咕了一聲,也沒很在意。
天下間筆跡相似的人也不少,單單憑借這個,是沒辦法判斷什么的。
她推測此人要么不知道有玉簡的存在,要么是沒錢購置,或者是比較喜歡藏書,否則沒道理不用玉簡來記錄信息,時間長久,容易保存不說,還攜帶方便。
哪里像是現在滿屋子都是書。
不過,這個念頭也跟筆跡那個念頭一樣,一下就從見愁腦海里晃過去了。
她將封皮慢慢翻開。
此書的第一頁,很是陳舊,泛黃嚴重。
上面的墨跡也有些暈開的痕跡,字跡與那封皮上的字跡一樣,應當出于同一人之手,講的是最基礎的八卦方位劃分,兩儀的判斷和作用
這些東西,見愁曾在崖山藏經閣之中看過了許多,也算是了解。
囫圇地瀏覽了過去,她往后面翻了幾頁,看到了左側紙頁上繪著的一座簡單陣圖時,才停了下來,就要仔細研究。
可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她忽然發現了一絲不對勁。
“字跡變了”
先前的字跡厚重而古樸,帶著一種沉凝之感。
如今的字跡,卻是鐵畫銀鉤,頗為鋒銳,除了也有那么一點沉凝之外,表面上看完全不同。
這種感覺
就好像是第二種字跡里,融了第一種,叫見愁難以分辨。
她頗為驚訝。
這分明是一本書,看內容也是上下銜接,似乎是某位修士在一邊研習一邊記錄自己對陣法的種種認知和感悟。
按理說,不應該出現這種中途換了人寫的情況。
真是奇了怪了。
異事是一件接著一件,見愁想了一會兒,還是沒想出所以然來,干脆繼續翻了下去。
看得出這第二種筆跡的主人,在一開始續上前篇的時候,有些生澀,像是很久沒有溫書的士子進了考場一樣。
不過,隨著研習越深,這種生澀的感覺在飛快地褪去。
到了后面,書上所述說的一些陣法體悟和對構造陣法的想法,已經完全超出了見愁的想象,達到了一種令人驚艷的地步。
見愁看得暗自心驚。
若是第一種筆跡的主人沒來得及研究完,正好第二種筆跡的主人也跟上研究,那真算得上是“后來居上”了。
她凝神細細,卻是越看越上癮。
“八卦當分先天后天,其中陽爻恩”
在讀到那一個“爻”字的時候,見愁再次發出了詫異的聲音。
她簡直懷疑自己看錯了
筆跡又變了
“陽爻”乃是八卦之中的一種卦象,是一個完整的詞。
在這里,前面一個“陽”字還是之前的字跡,到了“爻”字,竟然又換了一種她從沒見過的字跡
再順著往后一看,先前已經消失的那種“生澀”的感覺,又回來了。
見愁心里真是難以言喻
“這是紈绔子弟又把書本撿起來了嗎”
可為什么字跡又變了
這一次,中正的小篆,帶著一種盛世的中平之氣,深廣如海,沉穩似山。
好像
好像又把第二種字跡的神1韻融了那么一些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