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若是勇毅侯府還在,何至于還要送公主去和親
比如,立主送樂陽長公主沈芷衣去和親的便是太后娘娘的母家蕭氏,自己養個如花似玉的閨女在家里備著選臨淄王妃,要過錦衣玉食的生活,卻要把苦命的嬰孩兒時遭反賊在臉上劃過一刀的長公主去和親;
比如,樂陽長公主幼時便曾遭逢不幸,命里帶煞,送她去和親說不準更為大乾帶來大禍;
剛剛開始的時候,不過就是大家茶余飯后瞎傳。
就連朝野文武百官都沒當一回事。
畢竟市井中對國家大事的非議時常有,也就是大家隨便說說,沒有能成氣候的。像這些猜測謠傳,過不了多久,自然會散。
可這一次,事情卻好像和之前任何一次都不相同。
眼見著已經進了二月里,市井中這些謠傳與非議非但沒有小下去,反而有越演越烈之勢。
二月二龍抬頭那一日,甚至有個上京趕考的士子,名叫翁昂,在踏青酒酣時直接說出了“蕭氏狼子野心,就該讓他們自家姑娘去韃靼和親”這樣的話。
彼時在場士子不在少數。
翁昂又是飽學之士,此言頓如一石激起千層浪,傳得開了。
本來是贊同與反對的人都只各自占半。
可沒料想這話不知怎的,輾轉竟然傳到了好不容易在家把傷勢養好的蕭氏二公子蕭燁的耳朵里。蕭燁小公子在府里受了蕭定非一窩的鳥氣,好不容易出個門還要聽這幫人非議,不由得怒從心頭起。他打聽得這些話的來源之后,便直接使了銀子,讓人暗地里去教訓教訓那翁昂,好叫對方不敢再胡說八道。
就是這一頓教訓,鬧出了大事。
翁昂性極放曠,身上本無幾分銀兩,這些天來也不知交了什么朋友,送了他不少銀錢,越發恣意縱橫,成日里都泡在酒缸中。
那日才從花樓里走出來,便被一伙人蒙了麻袋。
拳打腳踢,言語辱罵。
文人的身子骨可不禁打,當時便受了重傷口中吐血。還好當時錦衣衛的人夜巡到暗巷,千戶大人周寅之武藝高強,阻止了匪徒行兇,還將這一伙小混混給抓了起來,押到衙門受審。
錦衣衛的刑罰何等了得
沒用半個時辰,這幫軟骨頭便哭爹喊娘,把背后指使的蕭燁招了個干干凈凈。
國公府自然是花了大力氣買通審問的這些人,以避免消息外傳。
可天底下哪里有不透風的墻
加上這一回出事的乃是入京趕考且有功名在身的翁昂,頓時就跟捅了馬蜂窩似的,京中士人群情激憤,仗義執言,幾乎是指著國公府上上下下所有人的鼻子在罵
原本也有些人覺著和親之事與蕭氏沒什么干系,可翁昂不過醉后一句胡言,蕭氏二公子蕭燁便要使人暗中打殺了他,天下豈能容忍這等恃強凌弱之事
便是十分的有理也成了無理
南面來的暖風方將梢頭吹綠一分,一夜間,京城大街小巷已都是“蕭氏心虛要滅翁昂之口”的消息,真真假假都已經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蕭氏之行為已犯了眾怒,種種的矛頭立刻調轉過來,齊齊朝著這昔日尊貴的門楣投去
一時間,朝野文武百官都驚呆了,萬萬沒想到是這么個發展。
外面鬧得這樣大,宮里自然清凈不了。
消息多多少少會傳進來一些。
姜雪寧老神在在看戲。
旁人則是事不關己。
唯有蕭姝,連日來得了外頭傳進來的消息,心內越發壓抑,偶爾在人前時都會為些小事發作情緒,明顯是被京中那些傳言所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