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朝“”
他輸了,一敗涂地。
眾人愣了三秒后,一齊發出一陣驚呼“沉魚落雁是真的”
晏朝“你最后一句那是報菜名么犯規了。”
周辰瑜吐了吐舌頭“后面那一整段兒都是你開的頭,要犯規也是你先犯規。”
晏朝“這叫推陳出新,21世紀硬核報菜名。”
周辰瑜豎起了大拇指“厲害,我回去就把它寫進我的新本子里。”
徐婧一臉佩服地問“我記得報菜名的完整版一千多個字兒呢,你都會啊”
陳朔驚訝地瞪大了眼睛“一千多個字兒怎么背會的”
周辰瑜點了點頭“都是娃娃腿兒注童子功,打小兒就從早到晚地背。”
周雙雙接道“外人不知道,我們自幼學藝的其實挺苦的,相比之下,練習生生活都輕松多了。”
周雙雙小時候學的是京韻大鼓,后來年少氣盛,背著爹媽就去了娛樂公司,也就沒繼續走傳統曲藝的路子,她現在說這句話,顯然是最有發言權的。
周辰瑜又說“我們小時候練功,都是天還沒亮就起了,出完晨功以后挨個兒檢查。早上六七點鐘正困得要命,滿腦子都是漿糊,但凡背錯一個字兒,劈頭蓋臉的幾巴掌下來,立馬就清醒了。”
徐婧驚訝道“天吶,怎么還打孩子呢”
“不打不長記性,打疼了,吃了苦,下次才能不再犯。”周辰瑜倒是很淡然,“傳統行當都這么過來的,我們年輕的這一輩兒已經好多了。舊社會學藝的時候,都要簽個關書,上面寫得很清楚,學藝期間,天災,與師無涉,頑劣不服,打死無論。”
晏朝多少聽說過過去梨園行里的班社制度,那時候有句話說,“父母不長志,賣囝去裝戲。”都是底層人家實在養不起孩子了,才會簽一紙“賣身契”,送孩子去干“下九流”的勾當。
那時候班子里的師父都極其嚴苛狠厲,孩子們上臺演一整天,下了臺就因為各種小毛病被打得皮開肉綻,打死人更不是什么稀奇事兒。
百年過去,當今時代,這樣飽受詬病的封建糟粕式教育方法當然早都不復存在了。新媒體時代下,有點兒名氣的曲藝演員個個兒都和明星差不多,但讓晏朝沒想到的是,連周辰瑜這樣的人,都是被棍棒教育出來的。
晏朝從小接受的就是學校里的常規教育,更何況他還是個三好學生,別說巴掌了,連稍微重一點兒的批評都沒挨過。
他上學的時候每次看到老師拿著教室里的掃把抽人,心里都覺得沒人性,現在想到周辰瑜小時候成天挨嘴巴子的場面,他簡直覺得不可思議。
晏朝問“周老師脾氣那么好的人,居然也能下得去手”
周雙雙接道“我爸多喜歡他呀,連一根手指頭都舍不得碰,打他的是我爺爺。而且沒他說得那么夸張,我們整個家里,別人挨的打加起來都不如他一個人挨得多。”
周雙雙口中的“爺爺”,自然指的是周卯欽的父親,蓼風軒的老班主,周寅春老先生。
周老爺子是著名的相聲、戲曲“兩門抱”的大師,如今年逾古稀,已經不怎么登臺表演了,但他的鼎鼎大名卻依舊到哪里都響亮無比。
晏朝好奇地問“老爺子為什么打你”
周辰瑜似乎不大愿意談這個話題,只是含糊地笑道“能因為什么,我最皮唄。”
周雙雙看出來他有所隱瞞,笑著說“有一回爺爺教他唱戲,他不肯唱,結果被打了一頓,然后就給他關到了小黑屋里,什么時候唱會了什么時候吃飯。他打小兒就犟得要命,硬是死扛著,我那時候也就五六歲吧,看他可憐,偷偷給他送吃的,結果被爺爺發現了,連著我也一起打了一頓。”
周雙雙講這一段兒的時候眉飛色舞的,畫面感十足。這種曲藝世家的出生的兄妹小時候的經歷,更是外行人從前聞所未聞的,聽起來新奇又有趣,大伙兒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