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子里的晚場演出,每場表演五六個節目,以相聲為主,每段相聲中間穿插幾個評書、大鼓、快板書之類的曲藝類表演。
打頭陣的相聲是由一對中年男演員表演的,兩人長得細眉細眼兒,相聲說得也和聲和氣。
兩人說了一出文章會,是一段傳統的文哏相聲,過程不算特別熱鬧,不過大約因為是第一場,底下的觀眾倒挺熱情,捧場的不少。
周辰瑜說“這是我們外請的演員,每周固定來園子說相聲的。”
晏朝就懂了,外請的演員本身也沒什么名氣,很多甚至沒有正經擺枝注拜師,就是靠說相聲掙口飯吃,火候欠點兒也是正常的。
接下來的幾個都是其他曲藝類表演,觀眾一開始還熱情地鼓掌叫好,演了半個多鐘頭后,滿座兒都有點兒乏了,顯得興致缺缺。
周辰瑜看節目的時候倒是難得地安靜,臺下都不耐煩了,他還是一副很認真的模樣兒。
一段單口說完,主持人出來報幕,周辰瑜忽然拉過晏朝的手,把手上剛剝好的一只沙糖桔放在了他手心里。
晏朝正看節目呢,忽然感覺到手心一涼,被他這猝不及防的動作弄得有些慌亂,下意識地轉過頭看他,就見他朝臺上努了努嘴“攢底兒注最后一個出場的角兒,要來了。”
臺上的主持人拿著話筒,說“接下來請欣賞相聲汾河灣,表演者關辰楓,江辰池。”
話音剛落,原本萎靡的臺下立馬為之一振,一瞬間掌聲雷鳴,中間還夾雜著幾聲尖叫和口哨兒聲。
舞臺上的進出場門分別標著“出將”和“入相”的字樣,出則如江湖,入則如廟堂,這是沿襲了過去戲臺子上的叫法。
此時,只見“出將”門內走出來兩個瘦高的人影,清一色的艾綠大褂兒,俊朗清新。
幾乎是在他們亮相的一瞬間,臺下瞬間爆發出一陣更加激烈的掌聲,與此同時,好些姑娘一窩蜂地往舞臺的方向涌去。
晏朝看著這架勢,瞬間嚇了一跳,問他“怎么了這是”
周辰瑜倒是一臉見怪不怪“大上貨呢。”
晏朝又往臺下看,兩位演員分別走到了舞臺的兩側,都是溫溫柔柔地俯下身來。臺下的粉絲手上舉著各色物什兒往里面遞,鮮花、信件、布偶、字畫基本都是些小玩意兒,后臺的助理也出來幫忙,把東西往兩旁擺,一分鐘不到,就擺滿了舞臺的邊緣。
晏朝這才明白,原來是在送禮物。
按照晏朝以往的認知,一般明星都是不怎么收粉絲禮物的,就是收也收得很有限,像這樣上貢似的大場面,他還真是第一次見。
他瞬間驚了“你們禮物都按噸收的”
周辰瑜說“貴重的我們不收,都是觀眾親手做的小東西,就是那么個心意。”
雖說性質不大一樣,但看著這副場面,晏朝還是沒來由地想起了民國影視劇里,姨太太、大小姐們邊哭邊往戲臺子上扔金項鏈、銀手鐲的場景。
如此近距離的接觸,還帶點兒舊社會捧角兒的影子,這追星體驗感簡直絕佳,晏朝覺得自己瞬間能理解為什么這年頭相聲會有那么多粉絲了。
兩個年輕的小角兒都這么受歡迎,賀辰烽和周辰瑜豈不是比這還要夸張
晏朝問“那你們說的時候,排面兒是不是比這還大”
周辰瑜毫不謙虛地莞爾一笑“下次帶你見見就知道了。”
等送禮物的人潮褪下去了一點兒,晏朝這才有機會打量起臺上的兩個年輕人。
捧哏的是二十歲上下的模樣兒,逗哏的看著比他還要小一些,兩人俊朗的眉眼間都還帶著一絲少年人的青澀。
個個兒都是盤靚條順,還沒長結實的少年人的身材,穿上一身大褂兒,顯得身條兒尤其頎長好看。
周辰瑜指了指左邊兒那個神采飛揚的活潑少年,說“這個逗哏的小機靈鬼兒,叫關辰楓,江湖人稱”
晏朝接道“小辰瑜。”
周辰瑜有些驚訝地看了他一眼,眼底流出一絲笑意“還提前做過功課呢”
晏朝倒也沒有特意去查,只是最近一直混跡在論壇吃瓜,一來二去的,就認識了這兩位夏清園的新晉流量。
關辰楓也是很小就拜師了,他比周辰瑜小七八歲,從小跟在周辰瑜屁股后面長大,是個十足的小跟班兒。
再加上兩人性格都開朗活泛,又都長著一張最能霍霍小姑娘的臉,慢慢地就有人說他有周辰瑜當年逗哏時候的影子,一來二去的,就給他取了個“小辰瑜”的綽號。
周辰瑜嘚瑟地笑道“是有點兒小爺我年輕時的風范,不過還差得遠。”
右邊的捧哏演員面容英俊而清冷,往那兒一站,就給人一種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印象,活脫脫一個民國時期的讀書郎。
周辰瑜說“江辰池,也是北大學霸,你學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