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河緩緩走了出來,所有難民都是期待地看著他。
眼前這少年不過十七八歲,但年紀輕輕已是秀才,還文武雙全。
他戴著軟幞,打著披風,氣度讓人心折,他的面容俊秀,舉止深沉成熟,還帶著幾分凌厲。盼顧間英氣逼人,流轉著絲絲威儀,這些氣質在亂世中都是急需的。
看這少年的氣度與儀態,難民們心中都涌起了信心。
楊河一樣看著眼前這些人,大部分都是老弱婦孺,男子不到一半,內中還有多個老者。看他們那充滿期盼的眼神,楊河只覺心中陣陣壓力,自己能養活這些人嗎
不過已經作出決定,楊河就不會后悔。
而且這群難民多婦孺老少,可見他們內心還有良知與底線,這也是楊河愿意接納他們的原因。
全是青壯年的團體楊河不會要,沒人相信逃亡時他們身邊沒有婦孺,結果都消失不見,會是什么原因
接納那樣的團體,他楊河可能要日夜提防,會不會在睡覺時被隊員割去了腦袋。
打量完各人,楊河發下了自己的第一個命令,就是讓所有人都搬到自己那方宅院去,既然已經決定聚眾,就不能再分散,而且那邊環境也會好一些。
難民們都溫順的服從,在楊河吩咐下,幾十個難民帶著自己零零碎碎家當,都來到了那臺上宅院內,這邊從正堂到南邊仍然有一些房屋建筑可以居住。
在他們搬遷過程中,嚴德政、齊友信就在旁協調組織,那口大鍋也一起抬來。
這群難民實在是臟亂,現在天氣也慢慢冷起來,所以楊河又下令在堂下生了一大堆火,然后在火上架上鍋,從暗井中取水,下令難民們取水洗澡換衣。
他們中男子就由齊友信、嚴德政負責督促,女子由孫招弟、趙中舉負責。
一堆堆柴火找來,一鍋鍋熱水燒起,這間廢宅內彌漫著騰騰的熱氣與溫暖,待這群男女老少每個難民都洗過澡換過衣后,可以明顯看出他們精神一振。
楊河看這些難民個個面目一新,都換了自己最干凈的衣服。
網巾也清洗了,然后將發髻裹好,不再象以前那樣衣衫襤褸,蓬頭垢面,不由滿意的點了點頭。
在大堂上,楊河將難民一一叫上來,仔細詢問他們的籍貫,來歷,戶貼等等,嚴德政與齊友信二人則在旁所證所言。
楊河已經換了一身干凈的衣裳,頭戴唐巾,身穿圓領藍襟袖袍,多了幾分儒雅的味道。
嚴德政、齊友信二人同樣洗了個熱水澡,換上干凈的衣服,人顯得精神了許多。
此時二人跪坐楊河下首兩端,齊友信頭戴一統帽,一身直裰,嚴德政身穿灰袍,頭戴四方平定巾,都給人煥然一新之感。
楊河身邊還有書童楊大臣跪坐,他仍然戴著結式軟裹,不過幞頭顏色換成了紅色。
這種巾裹亦稱“紅頭”,多為武將壯士所戴。
他身上的藍色短袍一樣換成紅袍,腳上打著行纏,腰間有腰刀弓箭,又有短刀與匕首,銅棍放在身邊,一副全副武裝的樣子。
本來他與楊河洗澡換衣后,下午就該忙著洗刷衣服了,結果一大堆衣裳都被孫招弟與趙中舉搶去洗了,她們還將整個大堂用抺布抺得干干凈凈,讓楊河感覺舒服了許多。
果然家中還是需要女人。
楊河也注意到她們,說起來這二人的名字都很有特色,一個叫趙中舉,一個叫孫招弟。
特別是齊友信的渾家趙中舉,這名字更有內涵。
原來趙中舉的父親當年生了幾個女兒后,就一直想要一個兒子,還想這個兒子能有出息,最好能中舉,所以就給新出生這個女兒取名為趙中舉。
比起普通的盼男,望男,招弟,盼弟等等,這名字確實顯得別出機杼,后來趙中舉果然有了一個弟弟,雖然一直未曾中舉,但也中了個生員。
孫招弟情況跟趙中舉差不多,但她父親給她取名時較為淺白,內涵比趙中舉差了一些,結果后面招來的都是妹妹。
不過二人都是賢惠的女人,看趙中舉洗完澡后換上一身對襟圓領長襖,顯得頗為雍容。孫招弟則是扎著包頭,身穿交領襖,馬面裙,顯得精干爽利。
看二人忙里忙外,洗了衣服,打掃堂院,又去外間找尋野菜,楊河不由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