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吩咐道“趙中舉,面粉與鹽巴都收起來,還有馬肉也處理了。”
趙中舉忙應了一聲,她心中歡喜,本來鹽與米都不多了,這些物資的加入,可謂解決了大問題。
還有馬肉,一匹馬馬肉至少幾百斤,有這兩匹馬的收獲,就算狼肉吃完,這些肉也可以供伍中吃很久。
當然,必須考慮到肉質的問題,就算到了冬天,肉沒用鹽等處理過,其實也放不了多久。
趙中舉喜盈盈的帶人去忙活,不說她,眾難民一樣歡喜無限。
馬上的物資放下來一大堆,看馬背清空了,楊河看向這匹馬,身形高大,鬃毛與尾巴都有修剪過,渾身上下紅得像火一樣,不但是膘馬,更達到戰馬的標準。
這讓楊河感到高興,戰馬獲取并不容易,十匹馬中間,差不多只有一兩匹能作戰馬。
特別那種可對硬陣的烈馬,更需要嚴格挑選訓練,一般戰馬面對稍有訓練的陣列就不敢沖,但最上等的戰馬,面對森嚴的長矛方陣,一樣敢沖過去。
能騎乘上陣的戰馬,體格、耐力、脾性,每一條都要進行考核。
他來到馬匹身旁,那馬乖乖站著,在楊河過來時,還溫順的把頭垂靠向他的胸前,楊河安撫了它幾下,取來那袋豆料,里面有豆餅豆子二十多斤的樣子。
看來這馬賊將自己馬匹照料得很盡心,這好理解,對馬賊們來說,他們吃飯的本錢一是馬匹,二是弓箭,就算自己不吃不喝,也要讓胯下的馬匹吃好喝好。
這點在流寇中尤為明顯,不論李自成還是張獻忠,軍中皆以得到馬騾為最優先級。
楊河取出一把豆料喂馬,眾難民興奮在旁觀看,指指點點,此時馬匹牲口可說比后世的寶馬奔馳還要珍貴,伍中擁有了馬匹,由不得他們不高興。
韓官兒忽然道“看,上面有個印記。”
眾人看去,果然馬的身側有個印記,中間還有個什么符號。
楊大臣辨認道“東平,孫這中間是個什么”
眾人議論東平是哪里,也有人討論那個印記。
眾人知道一般一匹馬到了一歲,就要剪毛打印記,用燒紅的鐵烙在馬身上打個記號,那個符號可能是馬主人獨有的標記,畢竟一個地方姓孫的人太多了。
嚴德政說道“東平屬兗州府,本年正月二十八,土賊李廷實、李鼎鉉陷高唐州。隨后東平吏胥倡亂,迎賊入城據守,后被總鎮劉澤清擊破這幾個馬賊說不定就是那方來的東平潰賊,可能還是養馬戶”
眾人恍然大悟,楊河也是點頭,魯地多響馬,特別明時推行“民牧”之策,在魯、晉、豫、南北直隸等地設立大量馬戶,“江南十一戶,江北五戶共養馬一匹。”
因為馬政苛刻,養馬戶多破家,就轉為各種響馬,歷史上有名的就是劉六、劉七。
眼下魯地連年大旱,盜賊四出,僅今年就有幾場大規模的反亂,官兵與賊寇沿運河一線拼殺,各式各樣的潰兵潰賊到處都是,有馬賊跑到這邊來不足為奇。
楊河喂了一陣馬,然后楊大臣接手過去,弟弟妹妹在旁興奮看著,楊河抱起妹妹瑛兒,讓她坐到馬上,讓她拍手直樂。
看著眼前馬匹,楊河心中高興,有了馬匹,出行就方便了,而且讓自己戰斗力急升。
他更幻想自己有一只馬隊騎兵就好了,只是這談何容易,養馬費用可不便宜,一匹馬一天食料就要干草十五斤,豆料三升,遇到出行搏戰,還要供應鹽水炒面,否則就掉膘了跑不快。
有馬肯定要人,人吃馬嚼,人馬裝備,種種算下來不知要支出多少。
有馬還好,關鍵是搞不到。
明時邊市上等蒙古馬官方價一匹八兩,民間價十余兩,放到現在,一般的膘馬打底起五十兩白銀,如果是訓練有素的戰馬,一匹馬八十兩銀子,一百兩銀子都很正常。
眼下這種亂世,誰又舍得將馬騾賣給別人
有銀子買不到馬匹是正常,就如有銀子買不到糧食一樣。
他心下嘆息,大明不缺馬,“民牧”的馬政更使民間擁有大量馬匹,但存馬于民的結果往往便宜了流寇與軍閥。
官府剝削還講個方式方法,但流寇軍閥直接搶就是。
歷朝歷代,也只有明末的流寇能組建那樣大規模的馬隊。
免費小說,無彈窗小說網,txt下載,請記住,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