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河抱著不時拍著手的妹妹走出廟門,迎面就是一陣寒風裹著雪花,讓人渾身一顫。
明天就是十月了,陽歷差兩天也要進入十一月,很快就要立冬,到時就更冷了。
好在算算路程,就算走走歇歇,也最多五天就可以走到睢寧,到了縣城后,再看看附近有什么可以立足的地方。
他抱著妹妹走出河神廟,這廟建在一座臺上,因為年久失修,到處長滿雜草,門上的匾額更是斜斜要掉下來。
廟前附近有一顆大槐樹,枝葉茂密,不過下半身的皮已經被剝得差不多了。
此時大槐樹下架著那口大鍋,好大一堆火燒著,向四周散發著光與熱,然后大鐵鍋里面熬著很大鍋的粥,又加入大量細碎的馬肉,還有眾多各色的野菜等,熱氣騰騰,香味撲鼻。
溫暖與食物,讓人心中安定,期盼,那些新來的難民圍著,個個眼巴巴的,垂涎欲滴。
楊河看這些難民個個衣衫襤褸,面黃肌瘦,身上衣裳漆黑。有穿著棉襖的,更是千瘡百孔,棉絮都飛不出來。當中的女人們,一樣蓬頭垢面,面容骯臟。
若不看她們的衣裳,都看不出她們是個女人。
還有那些小孩,個個形狀干枯,四肢有若骷髏般瘦弱無力。
天冷了,他們甚至很多人還打著赤腳,個個面有菜色,望著沸滾的大鍋只是用力吞咽著口水。
快立冬了,天氣越冷,很多人仍然衣著單薄,衣衫上滿是破洞,風一吹,瑟瑟發抖。
慘,比當初的嚴德政等人還慘
不過看這些人不分男女老少,都是老實本份之人,對他這個首領也充滿畏懼,楊河不由點了點頭。
他走向大鍋,飄來的一股味讓他眉頭微皺,卻是馬肉的味道。
其實馬肉這東西未細致加工過并不好吃,特別煮或炒時有泡沫發出,伴著惡臭,讓很多人不喜,而且纖維很粗,很難消化,長時間食用可能會引起腸胃疾病。
當然,對逃難時只有野菜,樹皮,草根,平常也經常以糠伴著米面食用的難民來說并不是問題,只要有食物米肉的味道,那就是香味。
看他們個個抽著鼻子,垂涎欲滴的樣子就知道。
馬肉粗更好,耐嚼,可多在嘴中回味。
不過楊河不是很喜歡,畢竟這不是后世特別加工過的美味馬肉。
昨日他從永安集獲得羊肉二十斤,豬肉十斤,燒酒二十斤,昨晚打牙祭吃了少許,今晚他準備再食用一些,特別豬肉的份量再增加少許,大快朵頤,要知道此時豬肉比羊肉還貴。
看弟弟楊謙站在鍋邊,還有書童楊大臣,里長齊友信等人,又有伍中各人,特別裹著黑巾的青壯,隨同楊大臣等一起維持秩序,或許他們覺得自己是老人了,有這個義務。
楊河發現一個規律,每當有新人加入,原有老人們忠誠度都會飆升一大截。
而這些老人們,從出杜圩開始,經過幾次戰斗,又這些天的米肉調養,各人就算婦女,都顯出不錯的銳氣與精神來。
見楊河過來,他們都恭敬的招呼“相公,相公來了。”
楊河點頭,他來到鍋前,從趙中舉手中接過大勺,看難民們都渴望的看著他,特別眼巴巴的盯著那口大鍋,知道他們處在極度饑餓當中,人人等著飯吃,根本沒心思聽從長篇大論。
他只簡單說了一句“你等入我伍來,只需安分守已,勤懇做事,楊某定然不會虧待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