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河暗暗點頭,打鐵火候是最重要的,此時沒有什么溫度計,全憑鐵匠的個人經驗進行判斷。
這火候的學問,很多人打鐵多年都不能掌握。
看著鋼材變色到一定程度,然后張出遜夾出來,不但是他,就是張出恭、張出敬二人都是一齊掄起錘子敲打。
“叮叮叮叮”
密集的錘打聲音,三兄弟你來我往,盡往鋼料上招呼。
旁邊各人小心翼翼的看著,大氣也不敢出,似乎又在享受那種音樂的鋼鐵之聲。
錘打到一定程度,張出遜又將鋼料插入爐火,待火候一到,即又取出錘打。
一般材料要經過幾次的鍛打與火燒,胚子才會出來,不過這只是粗胚,還要經過淬火、精磨等多道工序成品才會完成。
特別淬火更是非常有技藝含量的一道工序,何時淬火,淬火多久,都影響著成品的品質,淬火技術更是衡量鐵匠師傅的技藝高低。
還有種種巧勁的使用,手部力道的控制等,很多打鐵學徒學了十多年才能出師,能年出師的,幾乎都是天才。
可以看出,張出恭兄弟三人就是天才的一部分,早前張出恭也跟楊河說過,火器等方面,他跟張出敬不是很擅長,他們主要是打制冷兵器,火銃等制作方面,只跟著掄掄錘子。
這也曾經是他們家中的安排,老大老二,打刀劍矛箭等,老三老四,打制各種的火器。
特別他的三弟張出謙更是內中高手,張出遜言自己的技藝只得三哥的一半。
但是
他們沒有說下去,楊河也沒有追問。
亂世中悲慘之事太多,很多傷心事還是不要觸及為好。
幾次鍛打后,張出遜手中出現火鐮擊鐵與彈簧鋼片的粗胚,然后張出遜單獨在鐵砧上細致加工,他非常精細的敲打,又用銼刀銼平一些隆起粗糙處,然后淬火打磨。
最后,這些精心打制的部位出現在他的手中。
張出遜用手指彈了彈鋼片,臉上現出滿意的神情,他用螺絲刀將手銃的部位擰下,將鋼片與火鐮等部位裝上去,一一搭配好,手法非常的嫻熟,有一種專注的魅力。
楊河看他用的螺絲刀是一字螺絲刀,這種螺絲刀并不好用,經常會將構造不結實的螺釘槽破壞,使得螺釘無法擰出。
不過梅花刀與普通十字螺絲刀要到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才出現,現在中西方工匠使用的都是一字螺絲刀。
畢竟此時螺釘頭都只開一條槽。
張出敬已取來了火石與引藥,張出遜接過將火石夾在擊發錘內,將嘴巴上的螺栓擰緊。
他在火門巢上倒入引藥,“卡卡卡”的將擊錘扳到最大待擊發位置,然后扣動板機。
“啪”的一聲響,擊錘火石從火鐮上擊劃而下,濃烈的火光夾著煙霧瞬間騰起,發火成功。
楊大臣等人都是興奮的低叫一聲,張出遜又在火門巢倒入引藥,再次擊發,又是成功。
他連續五次,都是成功,然后臉上露出滿意舒心的笑容。,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