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一些人本來打算回到睢寧后,看能否投奔親朋好友,只是前途未知,自己又被匪賊搶掠污辱,清白有損,怕人言可畏,或許待在楊相公的隊伍中,是最好的選擇。
今日起來后他們又繼續趕路,經過了木橋鋪,然后走到這辛安鋪地界。
此時楊河換了一套衣服,畢竟昨日搏戰,衣衫上滿是鮮血,不換不行,也就是那套醬紫色的繭綢罩甲衣,寶藍色的軟腳幞頭,不過外面仍是那襲暗紅色的披風,領圍上有著貂裘皮毛,保暖華貴。
暖耳他也仍然戴著。
眾人到了辛安鋪前,楊大臣下了馬匹,過來服侍楊河下馬,又幫助著從背簍內抱下弟弟妹妹瑛兒謙兒。
今日出了太陽,氣溫有所回暖,他就未將斗篷的帽兜翻上,只戴著紅笠軍帽。
放眼隊伍,各人厚實長布雖在脖子上繞了很多圈,但倒未從頭上包下。
不過瑛兒謙兒等孩童仍然包得實實的,耳朵,脖子,甚至口鼻都遮住,只露出眼睛。
楊河在辛安鋪周邊看了一圈,這邊就是典型的黃河沿岸地貌,沙堿、湖蕩,灘涂,讓他想起昨晚在瘸角鋪看到的情形。
周邊皆是白茫茫一片,荒野有若被白雪覆蓋,踩上去也是咔嚓咔嚓的響,就像踩在冬天打過霜的地面一樣。
這是鹽堿化非常嚴重的表現,想成為高產耕田,不知要耗費多大工夫。
不過楊河也看到遍地的火藥,對他今后的軍工發展有利。
除了湖蕩,這邊河叉子也更多,各種的溝,各種的河流交匯,到處是蘆葦蕩子,還有隨處可見的葦屋,有的殘破,有的遠遠看去,似乎仍然完好。
楊河盤算這邊應該屬于此時的睢寧招義鄉,附近是儀陳社、大村社、青羊社等社。
往東面過去幾里應該是壺蘆灣,然后有一個辛安口,崇禎二年秋,黃河就在那里決溢,洪水洶涌,沖沒了縣城城墻。
他放眼打量四周,北面過去二三里仍是黃河,似乎鋪前有一條小道直通到大堤上,那邊可能有碼頭,畢竟河對岸就是巡檢司,這一片的治安都歸他們管。
到了這里,楊河也不急了,看辛安鋪內有水井,官道上也寬敞,就下令這邊為臨時的宿營地。
一時人聲喧嘩,各人按隊,井井有條的忙活起來,趙中舉她們生火,齊友信安排人巡邏警戒,余者或是幫忙,或是休息。
保證宿營地的安全很重要,野外要有足夠的體力就必須休息好。
所以如何分配任務就很重要,更是學問。
顯然這一路過來,在楊河的組織下,各人已經駕輕就熟。
趙中舉等人堆塘造火,她們都隨身攜帶木柴,畢竟柴草枯枝,也不是遍地都可尋找的。
孫招弟的采集隊暫時也不采集了,都是幫著。
很快官道上一堆堆篝火燃起,熊熊的火焰驅散了周邊的寒意。
柴木“噼啪”的響,一口口鐵鍋鐵壺架著,燒茶煮水,還有一些姜湯,為傷員所用。
從匪徒賊寇中繳獲多,現在伙食隊的各類工具也豐富了,特別各類小鍋小壺不少。
生姜,也是九爺他們所送,還余一些。
很快,各人就喝到熱騰騰的茶水,一口口喝下去,立時覺得全身懶洋洋的溫暖。
官道上一片歡聲笑語,眾人或站或蹲的說笑,那氣氛,完全不象一只逃難的隊伍。未完待續。,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