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甲制,還是這時的基層單位,都圖制,則是賦稅單位。
這邊也有一條準官道,沿黃河水北岸,從邳州通向徐州,然后新安巡檢司就卡在路邊。
水陸要津、官道橫貫,附近也有山林,匪盜容易出沒,騷擾滋事,設立巡檢司,確有必要。
只是睢寧北岸這么一大片地方,以鄧巡檢區區二十幾個弓兵想管過來,確實是有心無力。
楊河等人上大堤時,鄧升的弟弟鄧官也在堤上相迎,他的遞運所離巡檢司不過十里,離邳州治只有三十里,探親訪友,交通聯絡,來來去去都很方便。
兄弟二人也長得很象,都是一張胖嘟嘟的臉,官袍也很象,都不象官員,象商人。
他們下了河堤,進入巡檢司正廳說話,鄧官比他哥鄧升健談,首先大大贊賞楊相公大敗賊寇的豐功偉績,很夸張的表示,招義鄉有楊相公進駐,黎民百姓無憂也。
然后他話題一轉,轉移到他的遞運所,暗示他的遞運所有大量的物資武器,軍服刀槍等,楊相公如果想要的話,絕對價格優惠。
他也看出來了,這姓楊的滿滿一船一般的東西,肯定是個有錢人。
楊河對此也很有興趣,明季遞運所專門運送軍需物資與某些上貢物品,那絕對屬于肥差啊。
明時有三大郵驛機構,急遞鋪、水馬驛、遞運所。
這內中水馬驛,也就是驛站,專門遞送使客,飛報軍務。
急遞鋪職專公文遞送,任務比較單一,但鋪兵也是過得最苦的,急遞鋪最大特點就是急,公文到鋪,不論件數多少,不管白天黑夜,嚴寒酷暑,刮風下雨,都必須“隨即遞送”,不得滯留。
他們還是人力轉遞,照依古法,一晝夜通一百刻,每三刻行一鋪,晝夜須行三百里,這都是靠人走。
最后就是遞運所,洪武九年設置,專門轉運軍需等物,配有大使與驗夫多寡,有馬有船有牛,還可以上下其手,撈取好處。
若用后世的話說,明朝三大郵政系統,急遞鋪相當于郵政特快專遞或掛號信,水馬驛相當于普郵,遞運所相當于郵政物流。
這姓鄧的說他有大量的軍需物資,楊河肯定是相信的。
不過目前來說楊河沒心情聽他推銷,看看天色,他覺得還是早點趕到那個廢莊為好。
楊河婉拒了鄧巡檢兄弟派人引路的建議,他已經在大堤上看到那個莊子。
不過他也答應了鄧巡檢二人明日在巡檢司擺酒設宴,為自己接風洗塵的邀請。
他的隊伍已經在巡檢司邊列隊完畢,各自的東西也都挑好,然后楊河就下令出發,韓大俠帶胡就業兄弟,曾有遇、陳仇敖在前方開路,他與楊大臣騎著馬在后,弟弟妹妹裝入背簍。
張出恭三人持鳥銃,翼虎銃跟在馬后,然后是韓官兒,羅顯爵,嚴德政等人跟著,牽著戰馬。
教化隊老人背著細軟,挑著花梨木官帽椅與小幾跟隨。
最后是齊友信領殺手隊,還有婦孺老少,輜重隊等,挑著滿滿的擔子,抬著傷員。
各人臉上滿是輕松的笑容,終于到地方了,自己又有家了。
他們順著巡檢司往北走,此時臨近申時,不過太陽仍在空中,舉目望去,一片的蒿草閃耀,偶爾看到鹽檁,淹沒在荒草叢中。
這些遼闊平坦的土地基本都拋荒了,滿目的荒涼。
不過比起河水南岸已經好多了,至少可以看到人煙。未完待續。,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