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人一個月就是三萬斤,此時一石為一百八十八斤,折合石來算,就是約一百六十石。
楊河現在有米面一百一十石,五百個人,一個月都吃不到。
這內中還不含馬匹。
楊河現在有六馬匹,這可是吃糧大戶。
馬匹平時可以吃草,然就相當人一樣喝稀飯,喂養糧食豆料才是吃干飯與加葷。
喝著稀飯去打仗,不說人不干,馬也不干,一般不刻薄的話,平時喂養馬匹,一半的草一半的料才科學,戰時甚至要提高到三七,講究的,還有給戰馬喂雞蛋的。
接下來莊中要發展,男女老少要干重活,或加大訓練度,更要吃飽,還要加葷。
所以楊河只能往高上算,不能克扣隊員與馬匹的口糧。
只是這樣一來,消耗的米面豆料更多了,五百個人,一個月一百六十石糧,這是標準,也是底線。
楊河用炭條在墻上寫下數據,在一百六十石那邊重重劃了個圈。
他還聽到嚴德政匯報鹽巴,現存有二百五十斤,但若按人的需求,一天要六克鹽左右,此時一斤為六百克,五百個人一天就是五斤鹽,一個月就是一百五十斤。
繳獲的鹽巴吃不到兩個月。
況且,很多馬肉要處理,也需要大量的鹽巴。
楊河寫了個“五百人每月二百斤鹽”的數據,心下沉吟,自己需要物資不少,好在離邳州不遠,自己也跟波濤洶涌那邊拉上關系,不管糧價多少,先買個半年的糧食再說。
鹽巴也一樣買來。
還有布匹。
現在隊伍衣衫其實挺多的,只是大部分是從死人身上剝下來,五花八門,穿著有損形象。
冬日來臨了,自己就給隊員每人發放一套棉襖皮襖,外面套上馬甲號衣,標明隊伍,這樣精氣神就出來了。
被褥,也每人發一套,又有棉鞋手套,零零碎碎別的物資等。
不怕,自己有一萬多兩銀子,有錢。
花完了,就去搶。
楊河心念微動之間,已是計議已定。
齊友信也稟報莊中形勢,如有什么建筑,莊中有幾口水井等等。
楊河聽著,一邊飛快用炭條在墻上畫著草稿圖案,依自己看到聽到的,一個村莊的布局圖案,就躍然墻上。
楊河打算在莊中實行門牌制,分出號數,他的宅院作為一號,新安莊一號。
然后戲樓設為公所,定為二號,戲樓沿街下來,東面這幾所宅院定為三號,設為醫院。
這邊頗為向陽,又靠著戲樓廣場,很利于傷員休養,他們沒事時,也可以在廣場上活動,曬曬太陽。
這一片楊河也打算設為休閑區,莊中老少沒事可到戲樓這一片玩耍。
又有糧店雜貨店,兵器鋪,圖書館,澡堂等等,楊河都預留出位置,標明號數。
又有余下的屋舍,按檔次分為一等房,二等房,三等房不等,如磚瓦結構的四合院就是一等房。
除了軍官頭腦,楊河決定每一戶陣亡者家屬都可以分到一套四合院。
看楊相公寫寫畫畫,一副新安莊的立體圖案就出現在墻上,觀之如此的鮮明清楚。
嚴德政與齊友信看著,都是投來欽佩的目光。
楊大臣探頭探腦,總覺得少爺懂得越來越多了,似乎他以前沒這么有本事啊。未完待續。,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