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類原料明中期時折合價錢約在五錢,現在物價上漲,約要一兩,但這邊有成品,楊河就打算要一些。
特別楊河看中冬日用的氈帽,別的與紅纓氈帽、紅笠軍帽款式一樣,但冬日用的氈帽更厚更暖,鑲有羊毛,特別兩邊后方有著頓項,可起保暖防護之用。
冬天來臨,隊兵耳朵與脖子兩邊保暖是個問題,老用布從頭上包下來不是辦法,這種氈帽,解決了大問題。
還有斗篷,領圍與兩邊都是羊毛,就冬日保暖來說,已是足夠。
鄧官有些猶豫,最后還是耐不住誘惑,以一兩五錢一套的價格,賣了楊河兩百套。
最后走到存放兵器盔甲的倉庫,莊內箭矢不多,需要補充。
這邊有著各種的重箭與輕箭,重箭多是狼牙箭,箭鏃形似狼牙而銳利,又有鴨嘴箭,鑿子箭等,面對未披甲的敵人,狼牙箭足夠。
鄧官給出的價格是輕箭每只銀五分五厘,百只五兩。
重箭每只七分四厘,百只七兩。
楊河重箭輕箭各要了五千只,這也是鄧官能給的最大數目。
又有腰刀,一把五錢,楊河要了一把百把。
解首刀一錢五分,要了二百把。
還有圓盾要了二百五十面,長牌要了五十面,標槍一百根,標槍袋三十副。
楊河看到有一批工匠使用的工具,也買了一些,甚至看到一副游標卡尺,也買走了。
鄧大使已經有些麻木了,這楊相公胃口太大了,什么都買。
最后楊河走到一些盔甲面前沉吟,這邊有一些紅漆鐵甲,還有配套的八瓣帽兒鐵尖盔與鐵臂手。
看這些紅漆鐵甲都是明甲樣式,就是甲片露在外面,明中期前比較流行,到了后期,多是暗甲。
因為養護不容易,經常風吹雨打的,甲片就容易生銹,就算明甲比較威武,到了皇朝后期,還是流行比較容易養護的暗甲。
楊河看這些甲都用漆表里漆過,以藍布雙層為襯里,甲片搭縫處還有納布二寸,最后以絨繩并納布穿聯成副,頗為威武有型。
他估了估,每副甲重可能在三十斤,精甲預算應該是十六到二十兩銀子。
他看那頭盔,就是明軍中非常流行的八瓣帽兒鐵尖盔了,款式跟冬用氈帽差不多,但用鐵制,因盔梁合縫有八瓣、六瓣得名,內軍官用的盔盆較高,士兵用的盔盆略低。
看盔周邊有著盔檐,可以防雨,又可防箭,相比普通頭盔兜鍪,功能比較多。
而且鐵盔兩邊后方還有著頓項,外面布有細密的甲片,可起保暖防護之用,而且除了三片,橫著還有兩條頓項可以系緊,保暖同時,還可以保護咽喉。
此時清軍兜鍪也是學這種款式,脖子處橫有頓項,將頭的前后左右保護得緊緊的。
畢竟他們習慣射人咽喉,也害怕別人射他們咽喉。
楊河看著鐵甲鐵盔,有些心動,若他的隊兵有著鐵甲,足以以一敵十。
而且除了護防力強,這些鐵盔鐵甲款式都與后世比較接近,很附合他審美。
他詢問鐵甲的價格,鄧大使立時頭搖得跟撥浪鼓似的。
最終鄧官還是賣給了楊河二十套鐵甲,配鐵盔臂手,畢竟楊河給的價格太誘人了。
三十五兩銀子一套,二十套就是七百兩銀子,貪婪的鄧大使難以承受這種致命的誘惑。
而楊河的買買買行程也到此結束,粗粗估算,他花的銀子就不下三千兩,整個遞運所上下都是笑得合不攏嘴。
就算打點后大頭被上頭拿走,他們每人至少也可獲得十年的額外收入,特別鄧大使,每年的俸銀不過三十一兩五錢二分,這次他可以獲得多少這種好事,一年撈一兩次就足夠過非常優越的生活。
楊河拒絕了鄧官等人的午宴邀請,他急著把購買的物資送回莊內。
鄧官也不勉強,只殷勤的讓郭攢典帶著手下,趕著一輛輛牛車,將楊相公購買的物資送到新安莊去。
銀子也到了莊內再給,可謂送貨上門,貨到付款。未完待續。,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