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河估計射程比原來弱了五到十步。
他心中暗嘆,果然如此,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啊。
楊河與張出遜等人商議再次的改進,這后膛槍其實還是初成品,還有很多方面要改進。
比如寶貴銅栓掉落的問題,眼下銅栓可以隨意抽出,拿在手上把玩,然放在戰場的時候,總不能讓士兵們抽出銅栓后,放到地上再裝填子藥
而且掉了怎么辦
就必須有一個固定的東西。
這方面楊河借鑒后世槍栓的保險片,在銅栓帽端這邊設置一個凸起,同時在槍托處設置一個活動的金屬片。
當金屬片往右撥時,銅栓可以抽動裝填,但金屬片阻住栓帽凸起,使之不會掉落。
金屬片往左撥,銅栓就可以全部抽出來了,進行保養或是更換。
還有可能的漏氣傷人問題。
若銅栓都是張出恭三人打制,那當然沒問題,但以后工匠肯定會多,良莠不齊,水平不一,就算嚴格標準,也不免會出一些事故,就必須從源頭上解決。
楊河決定在銅栓外面設置一層保護倉蓋,他用炭條在一塊板上畫出圖案。
倉蓋連在銅帽上,當銅栓推進鎖好后,倉蓋會將銃管的一端也包進去,臨火門處止,形成了一個保護倉。
從側面看,便若一個長方形盒子,象一個棺材似的。
這樣其實形成三層閉氣,銅栓,若底火凸緣殼的銅帽,最后還有倉蓋。
就算工藝不達標,有了嚴重的漏氣問題,因為兩側是護木,有氣體泄漏,也是經倉蓋后,往前上方去。
這樣氣體從倉蓋前上方漏出,不會傷到人不說,重重過濾,肯定也是溫暖的白霧,不象佛郎機或掣雷銃那樣灼熱傷人。
張出恭三人靜靜聽著,看著,聽楊河解說。
他們個個非常興奮,跟隨楊相公后,學到太多太多了。
而這些東西,原來都是不傳之密啊,楊相公卻慷慨的傳授給他們,自己真是跟對人了。
楊河在木板畫著,他看著眼前圖案,心中卻是嘆息,目前來說,只能到這一步了。
要想徹底解決漏氣問題,唯有使用更精細的黃銅金屬彈殼與閉鎖凸筍,目前來說是遙遙無期。
慢慢來,若能普及這個已經很不錯了。
而且只在百步之內戰斗,一點點漏氣也沒關系。
火力猛就行。未完待續。,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