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役雖是賤民,卻一向是各縣的熱門,一般要充任,各人至少要花費五十兩銀子以上的門路錢,很多大縣,甚至要一二百兩銀子。
不過他們入了衙,就算不喪盡天良,不為青皮們站臺,很正常收些小錢,一年也有好幾十兩銀子的收入,就算花費一百兩銀子,也不需要多少年就可以回本。
還吃的是公家飯,有些衙役老了,就讓子孫輩接班,代代相傳,各州縣非常熱門的職業。
現在縣衙三班,快班全軍覆沒,皂班人數去了一半,看守縣獄的八個禁卒只余下一個,空出的名額高達六十人。
高岐鳳覺得楊河名額在手,肯定可以大大撈一筆,這也是他給楊河的好處費。
楊河領命,對此他頗有想法,也想在睢寧縣衙設立新制度,不過流寇之事緊急,暫時行軍法,待流賊事了后再說。
二人又談了一些細節運作,就到大堂。
這邊總社周明遠,縣丞劉遵和,主簿鄭時新都在等待。
劉遵和、鄭時新一直在縣衙內,街上的事,從頭看到尾,特別又知道典史魏崑崗被斬殺的事,個個嚇得不輕。
鄭時新看向楊河就有些畏懼,劉遵和更是沉默,目光躲躲閃閃。
高岐鳳談起搜捕流賊細作之事,特別談典史魏崑崗通賊事宜,他決意與練總楊河聯名上書,分說此事。
然后他看向主簿鄭時新,鄭時新有些猶豫,這事可涉及到朝廷命官,他本能就想退縮,明哲保身。
但在高岐鳳、楊河目光注視下,只得唯唯諾諾答應聯名。
最后眾人看向縣丞劉遵和。
劉遵和坐立不安,無奈答應聯名,署名位置,按官階排在第二。
高岐鳳談起賍財,這下連劉縣丞都露出振奮的神情。
這種罰贓銀,素來是縣中的小金庫,縣內有錢了,沒有一個官不高興。
高岐鳳再談起追尋被拐孩童的事,鄭主簿立時也想掛個名,為坐辦之一,連劉縣丞都是蠢蠢欲動,神情渴望。
這個名聲,他也想要啊,就算掛個名也好。
楊河看了他一眼,依他知道的,劉遵和與魏崑崗表面上是一派,但實際沒什么勾結。
主要原因是知縣高岐鳳太好攬權,一般縣內都有分管,如主簿主管全縣的戶籍、文書辦理等事物。縣丞作為知縣的輔佐官,很多地方都在管倉庫、糧馬、征稅等事宜。
然放在睢寧縣內,除了管管倉庫,余者的事都被高岐鳳抓去了,劉遵和變得有職無權,干坐板凳,不免就與高知縣有了摩擦。
就若皇帝什么事都包去了,丞相干什么
手中無權,有些小吏都敢給劉縣丞臉色看,這讓劉遵和如何甘心
正好魏崑崗與知縣不對付,劉遵和就順理成章與他聯成一派。
好歹這人是舉人出身,各地縣丞、主簿干了幾十年,楊河認為可以團結。
他就提議,讓劉縣丞也為追尋辦的坐辦之一,劉遵和一震,看向楊河目光就有些感激。
高岐鳳有些不愿,但也不好駁了楊河的臉面,也就讓劉遵和掛名坐辦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