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寇隊伍在靈璧等地裹脅饑民眾多,但前來睢寧,只帶來五千多人。前些日一戰損失頗多,只余三千多人,內很多還是老少婦女,只選青壯,更只有千人。
此時這些饑兵距離炮陣不遠,除部分人推五十輛粗糙盾車,部分人抬十五面門板,有些人推轒轀車,尖頭轤,壕橋車,余下的人,都持鋤頭鐵鎬,簸箕籮筐什么,卻是準備挖城。
“取磚已,即穿穴穴城。初僅容一人,漸至百十,次第傅土以出。過步,留一土柱,系以巨索。穿畢,萬人曳索一呼,而柱折城崩矣。”
挖城法,流寇隊伍擅用的戰術,此時準備故伎重演,若火藥多,還用放迸法。挖出一個個孔洞,填以火藥炸墻,許多堅城,都是他們用這些方法攻下。
為增加勝算,流寇還挑選廝養千人協同挖城,同持鋤頭鐵鎬什么,準備一鼓作氣,將睢寧城的西圩墻挖穿挖透。
他們聚在饑兵后面,更有一些人抬著長梯,部分還是重梯,準備抬到城下,給步卒中一些悍勇之人使用。
眾賊浩蕩逼來,初還有些提心吊膽,但矮墻壕溝守軍不在,他們一直進入土墻前百步,城上也沒動靜,這下許多惶恐的饑兵也振奮起來。厚實的盾車門板保護,也給他們增加了許多心氣。
“進攻”
火炮停止發射后,中軍鼓點響起,立時前方排成兩排的盾車往前推去。
厚二十寸,寬兩步的盾車重幾百斤,推動時需要多人,因為粗糙簡陋的緣故,推起來時咯吱咯吱的響。五十輛盾車一齊推動,就是一片刺耳的摩擦聲音。
密密的饑兵廝養跟著去,皆躡手躡腳掩在盾車后,一些手持長矛的步卒跟著押陣,然后是弓箭手,火器手。
暫時他們刀盾手在后面,那些抬門板的饑兵,推十五輛轒轀車、三架尖頭轤、五架壕橋車,還有一些抬長梯的廝養,暫時掩在后面。
卻是李過布置,他昨日來看過西門的防線安排,發現守軍棄守矮墻壕溝,依他估計,城上弓箭不多,火炮更不多,他們火銃也難以打穿己方的盾車門板,就定下了攻城時的戰術安排。
便是盾車先沖入對方的土墻內,推在兩側的盾車一樣先停在五十步。
然后繼續推,進入三十四步,以盾車吸引城上的火炮火力。
最后鼓聲轉急,在盾車的掩護下,壕橋車上前架橋,密密的饑兵廝養抬十五塊厚實門板,推十五輛轒轀車上前,皆從架好的壕橋處沖入圩墻下挖城。
圩墻下是火炮火銃的射擊死角,有門板與轒轀車掩護,攻壕的二千饑兵廝養,至少可以在圩墻上挖掘三十處的洞口土柱。
李過估計過,睢寧城的圩墻,下端最多厚四五丈,挖掘洞口并非那樣艱難。
他的弓箭手,火器手也會跟進掩護,除兩側躲在一些盾車后,余者都可以掩在那蔓延達二百步的第二道土墻后面。
那處離圩墻不過三十多步,不論弓箭還是火器,距離都非常近。土墻一人多高,又非常厚實,定可以為他的士卒良好的保護。圩墻目標高高在上,還不妨礙他麾下的射擊。
同時這些弓手銃手也可以監督射殺膽怯猶豫后退的饑兵廝養們。
讓李過有些擔憂的是,圩墻各垛口處似乎設置了大量的土筐土袋,己方不說弓箭,怕是火器都對他們形不成威脅。他們則有射孔,可以蹲著對己方形成威脅。
不過弓箭火器的掩護是有必要的,可以強大的心理安慰。
更體現己方不是無還手之力,振奮軍心士氣。
李過看中的目標,主要還是他們圩門,哨騎回報,睢寧各圩門都未設置吊橋,架著石橋方便通行,西門同樣如此。
這樣攻城緊急時,在盾車掩護下,他的三架尖頭轤就可以趁機沖入,撞毀他們的圩門。只需圩門一開,密密刀盾手沖入,連著精騎馬隊,大局抵定。
為了掩護這個攻勢,他會使用各種迷惑戰術。
如先挖城,續用長梯等吸引對方的注意力。
此時李過駐馬圩墻外一百五十步處,年輕銳氣的臉上滿是緊張與期盼,還有一絲絲興奮。
好久沒有遇到這樣的對手了,反激起這個“一只虎”的強大好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