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他蘇知州,更是人在家中坐,功勞送上門。
最終蘇知州一嘆,喃喃道“原打算臨退結個善緣,看來終要舉薦你為邳州練總。只是爾鋒芒畢露,年紀輕輕又位居七品,也不知是好事還是壞事。”
看完捷報,還有知縣高岐鳳等聯署的公文,言說睢寧典史魏崑崗通賊被斬之事。
蘇知州默默看一遍,搖了搖頭,淡淡道“殺了一個指揮使,又殺一個典史,如此肅烈之人希望你能與老夫相安無事。”
他思考著,輕捏公文,右手指則在案上輕敲,睢寧整個官場聯名署說,又有兩次大捷映射光芒,雖說邳州境出現大明朝第一個通賊的朝廷命官,這名聲不好聽
但至少程序上交待得過去,巡按御史下來查,也只是走個過場罷了。
此事他不表態,公文遞上去便是。
最后他目光看向捷報,便是深稔養氣,眼中也閃過火熱。
兩次大捷,都有運籌帷幄之功,說不定告老還鄉時,四品可望。
當日,他又請來駐邳州河務同知黃思恩,駐邳州都水分司主事齊尚賢商議。
當日,前次報捷馬驛再次出發,身揣更多書信。
他策著戰馬,從“望淮門”出,馬蹄踏得煙塵滾滾,身后一桿背旗,上面鮮紅如血,仍然寫著四個字大大的字體“捷報傳聞”
“大捷,大捷,邳州睢寧守城大捷,斬首流賊二千級,解救民眾三千,繳獲無算”
“大捷,大捷,邳州睢寧守城大捷”
紅旗報捷的馬驛叫囔著,一路策馬東去,又南下,一路引起驚嘆無數。
睢寧大捷之事,更飛快傳揚起來。
三月十六日上午,馬驛奔入淮安新城“拱極門”,順著連通三城的文渠旁長街,一路過新城南門口,過文渠上的吊橋,進夾城,最后又入老城,往上坂街府市口淮安府衙奔去。
一路繁盛無比,江淮口音洪巢片與吳儂軟語混雜,卻是外來商人百姓,特別蘇揚人眾多。
這淮安乃運河沿線極為重要交通樞紐,官衙眾多,三城一體,又有星羅棋布的街巷,遍及城池的庵堂、寺院、河湖、橋梁、碼頭,有坊七十二,光光北面的清江浦,就夾河生十里,人口數十萬。
特別老城,總督漕運行政公署、淮安府衙、山陽縣衙、淮安府學、山陽縣學、淮揚兵備府、按察分司等等官衙云集,當地慣以“口”字命名,如淮安府署,便位于上坂街北側的府市口。
這馬驛輕車熟路,一路喊叫,引起無數好奇的人群回頭。
然后他進高大的牌樓,眼前就是宏偉的淮安府衙。
上書四個大字“淮安府署。”
此署洪武三年建,一直沿用現今,東、中、西三路。
中路有大堂、二堂、六科等房,東路為迎賓游宴之所,西路為軍捕廳。
與各地府署一樣,淮安府有知府、同知、通判、推官,又有經歷司經歷、知事,照磨所照磨、檢校,司獄司司獄,這些便算是淮安府署的朝廷命官。
便是檢校、司獄,也都是從九品的官位。
此時六科旁的經歷司官廳中,經歷鮑承恩和顏悅色的讓馬驛在廳中稍待,他則看著捷報與幾封書信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