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可惜歷史沒有如果。
驍勇善戰,忠義報國的人總是最先死去,最后余下渣滓還是渣滓。
又幾天后,莊西北火器坊。
火器坊這邊的人手增加了許多,丁丁當當的聲音更是吵雜悅耳,很多穿著灰色罩甲衣的鐵匠忙活著,在各鑄鐵凹模上用力敲打著火銃的銃管,火光亂濺。
這些都是老師傅,一通而百通,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依著標準打制銃管已經沒問題。
當然,他們的銃管成品,還會經過郁老鐵匠等人的嚴格檢查,最后才送去打磨鉆膛配裝等。
對于質量方面,新安莊要求非常嚴格,獎勵豐厚,懲罰也非常嚴厲,容不得眾人不專心干活。
非常充足的材料,非常有效的獎懲機制,也容不得眾人不細致賣力。
很快檢查過質量的銃管粗胚送到內坊,這邊負責打磨鉆膛配裝,還有制作各種精細的零部件。
特別銅栓,擊錘,棘齒等部位,那更是火器坊的內坊負責,這邊又是一片很大的工棚,門口專門有著守衛站崗放哨。
這邊人少些,暫時只張出遜、李天南兄妹、李鐵匠父子,郁鐵匠等人在此,不過車床仍然還是那兩架,新的車床仍在打制中。
此時張出遜細看著手中一桿火銃,三個管,有類三眼銃,但后面卻象鳥銃似的結構裝置,特別有利持握與貼腮,類天鵝頸樣式的銃托,卻是新安莊獨有。
他細看一陣,銃管在手中扭動,“卡卡卡”,銃管由右下往上右轉動,已是換了一個孔眼。
然后再看,龍頭上夾著火繩,火繩連著,消失在銃托的火繩倉內,使得沒有別的火繩槍,那長長的火繩礙手礙腳,卻是楊河與張出遜討論后,擬定設計的新翼虎銃。
曾經張出遜的二哥張出敬,他也是使用翼虎銃,有三眼銃之便利,又有鳥銃之準利。
不過當時張出遜為二哥打造的翼虎銃還是簡陋了些,特別轉桿處沒有棘齒與小卡榫,經常會轉過頭,使龍頭火繩對不準火門孔,甚至槍管倒轉回去,不是好手用不好。
設計了這類似三眼燧發手銃的單向齒輪與卡榫,就不會有這問題。
事實上,這新翼虎銃就類似放大版的三眼新安手銃,結構上差不了多少,裝彈也是前膛裝填,但因為使用火繩,固座上火門的處理簡單些。不過火門藥一樣使用鵝毛引藥管代替。
這也是步兵使用,可以簡便些。
但騎兵使用的翼虎銃,就略為復雜了。
這更是新安手銃的放大版,一樣用擊錘,蘇鋼打制的彈簧片,固座與漏斗型火門,搓板型火鐮。
余者倒與步用翼虎銃差不多,大小也一樣。
拿了一桿騎用的翼虎銃細看一會,張出遜就帶著這銃,走向旁邊的實驗室。
這邊準備了合適的定裝紙筒彈藥與鵝毛引藥管,張出遜裝了,都是前膛裝彈,一根根銃管裝好,每管火門上還塞好鵝毛引藥管,一樣從固座右側的孔洞塞入。
張出遜旋轉了槍管,感覺順暢,塞入的鵝毛引藥管到位,不會妨礙到槍管的轉動,他就“卡卡卡”的扳下擊錘,一直到最大的待擊發位置,然后對著前方靶位扣動板機。
轟然大響,硝煙彌漫,張出遜感覺到后座力。
同時他騎用翼虎銃的擊錘被一個退桿裝置自動壓下了,不需要手動再扳一下擊錘。
這卻是楊河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