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賞銀好說,大明文官職位素來是一個蘿卜一個坑,最后要升官調職,可不容易。特別邳州知州蘇成性,到崇禎十七年就告老還鄉,哪可能還調到別地去任職
所以各官仍會暫居原職。
不過有這功勞在手,通考之后,如高岐鳳等人,肯定會調到某地擔任一個符合五品身份的官位。
他走后,會升為七品的縣丞劉遵和,說不定就可以接任睢寧知縣的職務。
還有邳州知州蘇成性,也可以四品的官位風光告老還鄉了。
看來看去,倒楊河運氣好,一下就有實缺。
蘇知州舉薦他,邳州正好有這個位子,這個位子還要打打殺殺,沒人跟他爭搶,實是讓人羨慕。
不過在楊河看來,大明的官位不是沒有,主要看你愿不愿意背負這個責任。
如現在河南等地,流寇肆虐,一個個城池失陷,當地缺官非常嚴重,如果愿意去河南為官,就是區區舉人功名,要想獲得一個知縣的職務,也是輕而易舉的事。
然遺憾的是,到了崇禎十六年,因為無人愿往河南各地為官,當年起,吏部就不再往河南整省派遣委任官員。
所以楊河認為,皇朝末世,機會其實很多,只要表現出能力,自然有人愿意推動你上位。
亂世存亡,生命本能會尋找出路,有人頹廢,有人茫然,有人麻木不仁,有人則會奮起。
熱血仁人志士其實也不少,他們本能會抱團,尋找武力旗幟,若他們感覺與楊河志同道合,種種力量就會向楊河這邊匯聚。不論壯大團體,尋找代言,或是豎立標桿,都會想方設法的推動他上位。
便如黃管事從淮安府城來,就言“河東君”在淮安的盛會時,就極力夸贊楊大人乃當代士子的楷模,還有府城很多人都對楊河兩次大捷之事贊譽有加。
他的“漢終軍”更在府城內熱傳,甚至傳到江南去。
楊河聽黃管事說了一些夸贊的人,竟門類黨派眾多,有東林黨,也有閹黨,更有許多奇奇怪怪的小黨派。
這代表楊河名聲傳出去后,很多人已經對他起了興趣,特別崇禎朝十七年間一直被邊緣化的東林黨與閹黨,更對他起了濃厚的招攬之心。
這可以理解,十九歲就是七品官,而且武功卓著,能打會殺,這樣的人才,不論什么黨派都是需要的。
歷史上東林黨更饑不擇食,連人渣左良玉都拼命籠絡。
楊河穩坐釣魚臺,暫時也在等告身,不過他估計五月份就可以到邳州去任職。
他信奉的也是手中的實力,所以不管外界如何,他仍然有條不紊的練兵造器,特別培訓軍官。
經過多次擴軍,他新安莊普通士兵的操練已經沒問題,依著條例訓練便可,關鍵是現在軍官的素質有些跟不上,所以回到北岸后,他大部分時間,都是放在講武堂的事宜上。
四月十八日,新安莊承恩街六十八號。
這邊住的,就是九爺一家人了,一套帶著后院的四合院落,內九爺住正房,邊上有書齋。他兩個兒子錢禮魁、錢禮爵住東廂房。他女兒錢三娘住西廂房,李如婉也隨錢三娘住西廂房,貼身護衛。
但其實久了,九爺也對她若女兒一樣看待。
一大早眾人就起來,洗盥打扮,特別錢三娘起得更早,因為要為家人燒水,還有打掃院落什么。
好在院中就有水井,取水什么還是方便的。
她還要去伙房端飯,眾人吃食堂,有人喜歡在食堂吃,有人喜歡端回家吃,九爺一家人就喜歡端回來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