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河又打了幾槍,總體感覺比后世的單發步槍慢不了多少。
當然,一個是金屬彈,一個是紙殼彈,很多方面不能比。
眾人都看得興奮,比起元式新安銃,這二式銃真好啊,不必再用火繩,不用臨時點火,攻守埋伏,應變倉猝,無往不利。有時甚至小雨天都可以作戰使用。
不過問了張出遜這二式銃的打制成本,加銃劍一桿約要十五兩銀子,眾人又是咋舌,太貴了。
而且張出遜還說,因蘇鋼不足緣故,目前能動用的蘇鋼只有一百多斤,約只能打制五百桿二式銃需要的彈簧鋼片數量。
但新安軍目前有銃兵六百人,還有騎兵哨探隊,鴛鴦陣兵隊等等,他們都需要這種銃。僅有五百桿,不說目前各銃兵不能完全裝備完畢,未來要擴軍,需要的鋼片數量更是不足了。
眾人又是嘆息,好東西不能普及太讓人難受了。
楊河也是一嘆,二式新安銃成本高倒無所謂,粗劣的火器動不動就炸膛,將士根本不敢放心使用,不若用精良的武器,最大程度發揮文明人的力量。
關鍵是材料不足問題。
他一共向波濤洶涌買了兩次的蘇鋼,共有四百多斤。但這種優質的高碳鋼需求范圍太廣泛了,不說別的,他優良的各類鉆頭就離不開這種鋼材的使用。
所以擠來擠去,他能動用的蘇鋼數量只有一百多斤。只是沒有優良的鋼材,想打制發火率高的燧發槍就是妄想。
中外其實慢慢也意識到燧發槍材料問題,比如海國圖志里就說“簧力須二十斤以上,否則不足攀機。與中軸須合勾股,否則不合用,且不堅久。”
小小的一片彈簧鋼,積蓄的力量需二十斤以上才能發火,普通的鋼材,那打出的力氣有沒有五斤都難說,自然點不著火了。
而大明最優良的鋼材就是蘇鋼,雖不便宜,一斤要六七兩銀子,但唯用這種優良高碳鋼打制的簧片可以打著火。余者低碳鋼片要不打不著火,要不打三槍,有兩槍啞火,不如不用。這也是相當長時間燧發槍不能取代火繩槍緣故,鋼材不好,打不著火。
這方面張出恭最有發言權,當初他們三兄弟得到一包蘇鋼,但自己舍不得用,送給了楊河作為珍貴的禮物。
他說道“確實,若簧片不行,就打不著火。屬下看來看去,唯有蘇鋼堪用,就是墮子鋼都無用。”
張松濤道“只是本地不產蘇鋼,又無好鋼替代,總從外面購買,就若被人卡著脖子,總是受制于人。”
眾人都皺眉,這是個嚴重的問題,楊河微微點頭,張松濤不愧是讀書人,看問題的高度就是與別人不同。
燧發槍其實沒什么技術含量,火石能否點火只跟材料有關,彈簧鋼好,就能打著火,鋼材不好,就變成無用。鋼質材料不佳不足,嚴重困擾這時代的人們。
對楊河來說,抑止他燧發槍發展的主要因素也是彈簧鋼問題,光靠進口總是隱患,數量還嚴重不足。
而且他還知道,隨著大明局勢的混亂,許多進購的原料渠道都會出現問題,甚至失去,必須自給自足。
所以他也在準備了,這幾個月他購買了大量黑鉛,也就是石墨,還有高鋁粘土等等,準備自己坩堝煉鋼。雖然成本很高,石墨坩堝的使用壽命更非常短,但為了發展優良的武力,高投入是值得的。
而且很多優良的工具鋼其實需要量不是那么大。
便如燧發槍的彈簧鋼片,打制一片需要四五兩的精良鋼材,坩堝鋼就更少了,一斤約可以打制五六片的彈簧鋼片,十斤可打制五六十片,百斤可打制五六百片。
若楊河手上有一千斤的坩堝鋼,可以使用很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