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嬤嬤也是沉吟,幾百官兵不多,還是鄉兵,按理說他們上千人不該畏懼。然那楊河確實威名赫赫,不可小視。馬嬤嬤為匪幾十年,到現在還活蹦亂跳,靠的就是“謹慎”二字。
她沉吟道“先去看看,看他們成色如何。”
然而事情的發展出乎馬嬤嬤等人的意料之外,哨探堂的龐二爺才稟報邳州鄉兵離得不遠,他們上殘破的寨墻看,就看到他說的鄉兵竟已到了一里之外,離村寨不遠了。
特別龐二爺說的他們馬隊,果然有好幾十騎的樣子,個個灰氈斗篷快馬,轟隆隆奔騰而來,歡呼怪叫,舉手投足間皆極為彪悍,甚至有些人看起來馬術很好。
然后馬隊后面是步卒,遠遠看去,只看到他們紅色的鴛鴦戰襖,青色的罩甲衣,還有紅笠軍帽與紅色肩巾,殺氣騰騰,精神氣十足。
馬嬤嬤等人臉色難看,對面邳州鄉兵步卒精悍,馬隊精良,他們想逃跑都不行了畢竟雙方馬隊都有幾十騎,你追我逃,能否逃得生天實在難說。而且一逃,各人麾下步眾可能就存活不了幾個了。
接下來的事情更讓馬嬤嬤等人心驚,便是她派哨探堂的富五爺領幾個人過去看看,近距離的窺探這伙人詳情。
富五爺乃哨探堂的老人,一身騎術精湛之極,他不但能劈會砍,還可以在馬上射箭,乃他們伍中除馬嬤嬤外唯二驍騎。
不料富五爺領幾騎過去,那邊也出來幾騎,他們并不近距離作戰,只繞著富五爺等人奔跑,雙方離了約有十幾步。
然后對面幾騎似乎掏出手銃,就在馬上轟射,可憐這邊幾人連他們馬毛都沒摸到,就那樣騎在馬上被一一轟打下去。
富五爺畢竟是驍騎,并非全然沒有反抗之力,他也在馬上射了幾箭,然對面幾騎人人有旁牌,射去的箭矢都被他們旁牌擋住了。
他們用手銃對著富五爺轟射,可憐富五爺一身本事,卻眼睜睜看著挨打。他甚至扔了弓箭,揮舞馬刀,想去劈砍對面馬兵,他們只是轉繞奔逃,不跟他接觸。
最后富五爺被幾銃解決了。
寨墻上的馬嬤嬤等人更是面色發白,對面用的是什么火器,什么手銃,竟不需火繩
似乎還可以連打三發這樣一桿銃等于三桿銃。
倘若攜帶二桿銃,豈不是等于六桿銃
而且一手持韁,一手打銃總比雙手射箭來得便利準確,只會劈砍之人對上他們更是全無還手之力
這還怎么打
但不打卻不行了,馬嬤嬤等人畢竟是積匪,豈有坐以待斃之理
此時看得清楚了,對面有六七百人,這邊有近千人,他們并非全無反抗之力。
雖說對面鄉兵精悍,那姓楊的也威名赫赫,但未打過,鹿死誰手,還不得而知。
崇禎十五年六月三十日,巳時,楊莊寺外。
楊大臣率領的新安軍七百人,對戰惡匪馬嬤嬤等約一千人。
此戰,楊大臣方約有戰兵五百人,內二總盾兵七十人,銃兵一百四十人,長矛兵一百四十人。他們皆花隊編制,盾兵站一排,銃兵長矛兵各站兩排。列成長七十人,寬五人的陣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