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祿火炮有二十門,二號獵鷹炮五門,三號獵鷹炮十五門,火炮皆有護板,炮手有士卒甲與護喉甲。
他們集中在護衛隊的前方,介時視敵方舉動,布置到前陣或各翼去。
擲彈隊集中在護衛隊右邊,他們戴冬氈,穿灰色的純棉甲,較為輕便,但有護膝甲。個個背負厚實油布所制萬人敵袋,左右共八顆的萬人敵,火繩纏在手中,火摺子插在腰間。
他們皆持盾牌,盾牌鑲鐵,中間有較大的半球鐵蓋,身上又背雁翅刀,遠距離用萬人敵作戰,近距離用大刀劈砍。
他們都是投彈的老手,新安軍雖都有練習投彈,但普遍只能扔二十步,準確率還不高。在擲彈隊中,準確扔二十步才是及格,三十步才是優秀,隊中優秀的投彈手一抓一大把。
他們還有三十人的飛雷手,三人一組,一人攜筒,二人背彈,飛雷袋背在身后,里面油袋裝三發的火箭彈頭,每發重七斤。
銳兵隊集中在護衛隊左面,盔甲與騎兵哨探隊類似,現每小隊十二人中,隊長、兩個伍長也皆持盾牌,背雁翅刀,身背萬人敵袋,攜帶八顆的萬人敵,增加每小隊的火力與攻擊力。
隨后各小隊仍有鏜鈀手二人,長矛手四人,翼虎銃手二人,大棒手一人,長短結合,遠近相宜,有鴛鴦陣的緊密,又有鴛鴦陣的靈活。
他們防護各陣翼后,關鍵時刻還可進攻,作為散兵沖陣等。
醫護隊人員部分跟隨在中軍后,他們分為兩個部分,一為擔架救護兵,槍林彈雨搶救傷員,所以也著士卒甲,但沒有鐵面罩。
他們將受傷士卒抬離險地,初步裹傷止血,再抬到大營天月寨里去。那邊有醫士與醫護,專業搶救傷員,這些人身處安全之地,就不披甲,僅著有醫士標記的白色罩甲衣。
最后是九爺、曾有遇等人的騎兵哨探隊,他們部分人哨探未歸,部分人傷亡,此時在天月寨約有三百多人。如曾有遇本人,就帶湯河圖等人前往山東各地哨探,一直未歸。
他們集中在中軍位置的右下方,一色鐵笠盔,銀灰的哨探甲,黑色斗篷,彪悍犀利。
鼓點中,各總各隊快速列陣,結了個“品”字形的大陣,正面突出,兩翼在下方,前陣與左右相去各三十步,又五十步之后,是中軍大陣的九百多人。
猛然一聲摔鈸響,列陣停止,各總隊安靜無聲,只余野外一片璀璨的銀光,紅色耀眼的斗篷。
楊河打量自己的軍陣,涌起自豪,苦心經營,終獲成果,這樣的列陣速度,他不敢說大明第一,但各強軍中,也是首屈一指。
他策在馬上,一身坩堝鋼打制的頭盔精甲,身旁就是他的帥旗,纓頭雉尾,高一丈五尺。各總隊也皆有旗,纓頭號帶,高一丈一尺,寒風中獵獵聲響。
眺望前方的敵人,楊河深吸一口氣,最終吐出兩個字“奏樂”
身旁的張出恭立時喝道“奏樂”
中軍鼓樂手奏起絲竹,笛手起音,篳篥手緊隨,先秦的雅音吟誦,慷慨激昂的樂聲奏響。
“赫赫南仲,薄伐西戎。赫赫南仲,玁狁于夷。”
樂聲起調吟唱,猛然宏大的附唱聲橫掃原野,若颶風一樣鋪天蓋地擴展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