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繞回去,繼續殺”九爺大喝,雙腿調控戰馬,就調轉了馬頭。
“繼續殺”眾悍騎豪情萬丈,特別夏十爺,駱十一爺哈哈大笑,直呼痛快,找到當年通州十二騎射殺韃子數百的感覺。
“殺韃子”張膽也是大笑,作為崇禎六年的武舉人,他騎射水平自然不用說,他們投靠楊河隊伍,也是有一番雄心的。
但現在騎兵隊錢三娘等人崛起,各手銃騎兵稱雄,讓他們有些失落,似乎這些用弓箭的老一輩要在騎兵隊內混吃等死。好在與九爺,夏十爺等人一起,張膽等人也找到了感覺。
特別一個個強悍的韃子被自己射殺,他們也不象傳言中那樣可怕,神乎其神,讓各人自信心得到極大的提升。
“殺”他們調轉馬匹,吼叫著,催動戰馬,又往前方的韃子狂沖而去。
原野廣闊,從右翼軍陣過去幾里都是茫茫沭河岸地,岸地覆蓋積雪。
此時白茫茫大地上,殺聲震天,伴著馬匹的嘶鳴,手銃的鳴響。
百余騎新安軍手銃騎兵圍著數十騎正白旗蒙古騎兵、鑲黃旗馬甲打轉,他們左臂套著騎兵旁牌,單手抓著韁繩,右手持著手銃,不斷對前旁的敵人轟射。
箭矢的呼嘯,飛斧標槍鐵骨朵的黑影,激起的血霧,皆彌漫在手銃騰起的硝煙中,凄厲的慘叫不絕于耳。
雙方拼死作戰,明顯可以看出,新安軍手銃騎兵占了上風。
人多是一方面,關鍵是雙方裝備武器的不同,蒙古騎兵用馬弓,射箭速度很快,但破甲能力非常弱,十幾步、甚至幾步距離,都射不透各騎兵所披的哨探盔甲。
但新安軍所用手銃就不同,新火藥威力提升后,二十步可以打破鑲鐵棉甲,十幾步距離甚至可破二重甲。一方怎么樣都不能破甲,一方打中就死,結果顯而易見。
況且馬上射箭需要放開雙手,手銃騎兵卻可以一手抓著韁繩,一手舉銃瞄準,打得更穩,打得更準。
還有哨探隊的成員們,他們馬術沒有騎兵隊那樣精熟,但苦練銃術,個個在馬上打了一手好銃。
他們圍著韃子騎兵打射,將他們一個個慘叫打落馬下。
蒙古騎兵馬術很精熟,然不能破防也無用,他們騎術再好,騎射的局限,也不可能射中對方的面門咽喉眼睛。一些人轉而射馬,同時鑲黃旗馬甲投來的飛斧標槍鐵骨朵也帶來傷害。
李如婉策在戰馬上奔騰,身后蹄聲如雷,雪屑紛飛,一片飛揚的黑色斗篷。
眾騎圍著韃騎打轉,形成了一個類似頭尾相連的圓陣,前方雪濺如霧,轟轟的韃子騎兵又奔騰過來。
李如婉舉起了手銃,她一桿銃已經打完,換了另一桿手銃,騎兵隊中裝備兩桿手銃的人很多,彈藥都打完的,就退出戰場裝填好再來。
“嗖”一片箭雨呼嘯過來,夾著一些飛斧鐵骨朵什么,其中一根箭矢對著她的馬匹而來,還有一個黑影,忽忽的旋轉過來。
李如婉旁牌擋住射來的利箭,幫自己戰馬,也幫自己躲過一劫,又頭一偏,麻利的躲過一把投來的飛斧,“砰”的一聲,她開了銃。
洶涌的火光從銃口噴出,一個穿白色棉甲的韃子翻滾落馬,血霧飄揚在空中,一匹沒有主人的空馬從李如婉不遠處沖過。
銃聲一片爆響,騰起的硝煙轉眼消散在馬后,對面一些韃子身上冒出血花,慘叫摔滾馬下,一些中彈的馬匹也是嘶鳴聲聲,發狂跳躍。